《飛劍記》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中篇神怪小說。全稱為《鍥唐代呂純陽得道飛劍記》,一名《呂仙飛劍記》。凡上下兩卷,共十三回。作者鄧志謨,署“安邑竹溪散人鄧氏編,閩書林萃慶堂佘氏梓”。有圖。其版式與佘氏萃慶堂所刊《鐵樹記》、《咒棗記》完全相同。小說的中心人物呂洞賓是宋末元初新道教全真教的重要人物。故事敘純陽祖師呂洞賓原為鐘離的徒弟惠童,下凡投胎,至六十四歲舉進士,授咸寧縣知縣,后隨云房子(鐘離)棄功名,離故園,不辭艱險,到碧天洞修煉, 誓愿“必須度盡眾生, 方上升未晚”。火龍真人贈以雌雄二劍,可“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游至呂梁洪,斬百丈長蛟;至永寧城,又斬白額大蟲,題《劍詩》一首于壁: “欲整鋒芒敢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嗥,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條。奸血默隨流水盡,兇豪今逐清痕銷,削平浮世不平事,與爾相將上九霄。”游至金陵,戲白牡丹,被黃龍禪師識破,囑白破其功法。呂怒,飛劍去斬黃龍,被黃龍留住兩劍,求之, 僅還一劍,并囑: “這口劍,卻要你佩在背脊之上。要斬他人,拔出鞘來,先從你項下經過。 斬妖誅邪,聽你所用,如要傷人,先傷你自己。”純陽道: “謹如命。”故此叫做“洞賓背劍”。洞賓又養陽九年,功成行滿,后又游行天下,布法除妖, 濟世利民,最后遇火龍真人,問以“度得幾人”?呂答: “人心不可測,不曾度得一人。”火龍曰: “人間只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誰人可以度得?”然囑有一人可度,即女子何惠娘。呂即去度何仙姑,同入仙班,玉帝封呂洞賓為“演正警化真人”,封何惠娘為“太玄演化仙姑”。于小說結尾處作者云: “予素慕真仙之雅,爰據其遺事為一部《飛劍記》,以闡揚萬口云。”然于小說開頭卻有詩曰: “讀罷殘編細品論,看來世事未全均。跖兮有壽顏兮天,崇也繁華范也貧。自信光陰為過客,常思富貴等浮云。人生適意須行樂,且看東游呂洞賓。”看來,作者的創作態度并不十分嚴肅的。全書將自唐以來流行于民間,以及見之于筆記、小說、戲曲中的故事匯集在一起,內容龐雜,缺少剪裁,如其第五回《呂純陽宿白牡丹,純陽飛劍斬黃龍》大致從《醒世恒言》中的《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搬來。小說中夾雜詩歌不少。作者在卷首《呂祖飛劍記引》中云: “是集據祖之遺事,而其中詩句,皆祖之口吻吐之。吾以為詩在即呂祖在也。”如上所引《劍詩》等,尚有可觀之處。
上一篇:《集異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高力士外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