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裴啟·石崇與王愷爭豪
簡題《石王爭豪》。東晉軼事小說。裴啟撰。原載《語林》。《藝文類聚》卷七十、《太平御覽》卷七○三皆載(文稍有異)。魯迅《古小說鉤沉》、周楞伽《裴啟語林》皆輯錄。滕云《漢魏六朝小說選譯》錄入。石崇是西晉著名豪富。而王愷是司馬昭妻弟,世族國戚,性復豪侈。《晉書·王愷傳》載其事。本篇就寫石、王爭寶斗豪事。敘述:石崇與王愷爭比豪侈,他們的車子衣飾,都綺麗奢侈到了極點。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他曾經送給王愷一株珊瑚樹,高有二尺(一本“三尺”恐非),枝疏密相間,旁逸斜出,世間無雙,王愷十分得意地示給石崇觀賞。石崇看了后,用一柄鐵如意隨手一擊,把珊瑚砸個粉碎。王愷聲色俱厲地喊叫起來。石崇則說這沒有什么值得動怒的,還以他寶就是了。便叫人取出一大捆珊瑚樹來,都比王愷那株高,為絕世之寶,光彩耀眼者有六七枚。王愷見之,悵然若失。小說通過石崇、王愷爭比珊瑚樹等情節的描寫,揭露了晉代豪門顯貴窮奢極欲的生活方式,和他們以追求珍寶奇貨為目的的生活理想。魏晉時期,社會黑暗,戰亂頻仍,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而那些達官貴人,“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傅咸《上皇帝書》),荒淫享樂,無從復加。石崇與王愷的斗寶夸富,從中可見一斑。這些官僚貴族所以能如此豪富,其財產還不是搜刮聚斂、巧取豪奪而來的嗎!據《晉書》卷三十三記載,石崇為官時,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并以劫掠客商致為巨富,他“室宇宏麗,后房百數,皆曳紈繡,珥金翠。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在《晉書》中,“石、王斗富”也是頗為精彩的一段:“石崇與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以粘澳釜,崇以蠟代薪。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崇涂屋以椒,愷用赤石脂。”真是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本篇“爭豪”事《晉書》也載,是有案可稽的史實。小說緊緊圍繞“斗豪”展開,推進故事情節。先從寫王愷入手,說他是武帝舅,武帝這次也助愷與崇爭豪,賜一“世間罕比”的國寶“二尺珊瑚樹”以參斗。皇家做后臺,國寶都拿出來了,哪還用說,王愷必勝。但情節的發展,出現了戲劇性,石崇以鐵如意應手擊碎了珊瑚樹。看來,必定是石崇看寶后,覺得愧不如人,遷怒的吧!王愷也是這樣想,“以為疾(嫉)己之寶”。這還了得,你石崇能富甲皇帝老子,你能賠得起嗎? 哪知行文出人意料地弛寫了石崇輕蔑的一句話:“不足恨,今還卿。”好大的口氣,會不會是吹牛?待崇取出“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的六、七枚珊瑚樹,人們才知石崇確是天下至豪極富至上者,他擊碎小珊瑚,原來是以富壓人,以豪顯傲。這段妙文,用筆簡潔、有力,二寶先后出現,二人交替表演:一個先恃傲炫耀,而后悵然沮喪;一個先不動聲色,而后依富凌人、傲氣十足。其人物情緒變化,相映成趣,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篇在《語林》中實乃上乘之作。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篇》曾采錄此故事。“石、王斗豪”已成為后代詩文中常用的典故。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徐整·盤古開天地》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神仙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