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大家》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 劍秋(孫炯)著。載《禮拜六》周刊第一期,民國三年(1914)六月六日出版。標“滑稽小說”。
這是一篇為賭博家作的傳記,所謂“博學”,即賭博的技巧。以文言寫成,頗得力于“太史公筆法”。敘虞山有一位“博學”大家,名金阿三,某夜受了城隍的夢示,次日赴賭場,按夢所示行動,居然發(fā)了大財,成為一方富翁。繼而娶了一位牌九司務的女兒為妻,生個兒子叫做小三,從小習賭,能承父業(yè)。阿三死后,恰遇年少氣盛的新縣令嚴禁賭博,小三遂進了監(jiān)獄。后來由某紳士把他保出,對他說:“我將晉京謀進取。方今某總長某秘書長皆非賭不歡。聞汝家學淵源,具有根柢,故欲契汝北上,以為進身之媒介。”于是小三便跟著他進京。紳士憑借他的賭技,終于謀得局長的職務,小三也因此而名重一時。
為賭徒立傳,固然可以說是從太史公“為游俠商賈立傳”發(fā)展而來,也帶著些詼諧游戲的成分,故并不以史傳自名,而稱“滑稽小說”。但其實它的出現(xiàn)卻是受社會存在決定的,它的意義也就在于對這一社會存在的戲劇化的表現(xiàn)。小三之所以能“名重一時”,是因為他幫助某紳士得到局長之職,而某紳士之能得局長,卻憑的是以賭博取樂了“某總長某秘書長”。就是這樣一種官場的黑暗,產(chǎn)生了小三這樣的“博學”家,繼而產(chǎn)生了“博學世家”。當小三出生時,阿三的同類都來他的家里祝賀說:“士之子恒為士,農(nóng)之子恒為農(nóng),賭徒之子恒為賭徒,敢以為祝?!卑⑷邮苓@樣的祝賀很高興。賭博已成一種職業(yè), 這種職業(yè)比“士”、“農(nóng)”不但毫無愧色,而且生活似乎更有保障。當阿三臨死時,“命其妻出骰子四粒,牙牌全事,謂小三曰:此傳家之寶也,汝其守之弗失。”當小三入獄時,很有些膽怯,他的母親便鼓勵他:“汝外祖父當日入獄者三十六次,站籠者十七次,兩腿之皮肉堅韌如牛革,板花如天上之星,笞之吒吒然,不痛也不癢。如此方能出人頭地,執(zhí)賭界之牛耳?!边@便是以前輩的光輝勛績與堅韌精神來鼓舞后代了。作者在此當然很有戲謔的成分,不然也就不成其為小說了,但民初社會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 已經(jīng)以它漫畫化的形式,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了。而這種漫畫化,本身也是由那個近于漫畫的社會所產(chǎn)生的。
古代史傳,在民初漫畫化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繁衍出了它的漫畫化的形式,就是這樣一類文言的“滑稽小說”。無論從內(nèi)容上或形式上講,這一篇《博學大家》都是有它的代表性的。
上一篇:《南部新書》簡介|鑒賞
下一篇:《合浦珠》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