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禍》簡介|鑒賞
歷史小說,五回,未完。雨塵子著。載《新小說》第一號和第七號,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十月和二十九年(1903)七月出版。
《洪水禍》是一篇比較別致的小說。它的形式雖仍是沿用章回體例,但內容卻反映的是西洋歷史;它標明的是敘寫歷史,而其目的則是借助世界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大力宣傳資產階級“平等、 自由、權利”的主張,具有明顯的鼓吹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政治傾向。
從作品第一回所“隱括”的內容來看,主要是以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背景,敘述了這場革命的爆發過程:法國最初是“立君民治之政”,后來變為“立君貴族之政”,又變為“君主獨裁之政”,至法王路易十四之時,這種君主獨裁政治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依賴專制制度和個人至高無上的權威,百般摧折貴族、肆意踐踏教徒、嚴酷壓制平民,隨意侵犯民權、沒收家產,隨意賦課租稅,以致民不聊生。尤其是接連不斷的戰爭,不僅使得國庫空虛,更且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由此而后,農民起義此伏彼起,人民反抗的斗爭愈演愈烈,正所謂“英雄驅策民權熱,世界胚胎革命魂”。這股不可阻擋的革命洪流,終于推翻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并于1793年1月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臺。
《洪水禍》是在晚清那種“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的特定風氣下的產物。它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反帝反封建、主張資產階級變革維新的時代特點。由此,作品體現出了一種鮮明的歷史感和使命感,以求緊密地為中國的現實政治服務,這在當時是不無意義的。但是,正因為如此,也有所忽視藝術的探索,不免削弱了小說創作中藝術審美的作用。所以作品中雖然涉及的人物不少,但都十分單薄,缺乏深入的藝術描寫。這即是具有后來人們所稱指的“晚清反文學傾向”的特點。
上一篇:《洛陽縉紳舊聞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海上塵天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