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醒世恒言》第二卷。
故事源出《后漢書·許荊傳》,然主人公乃“許武”而非“張孝基”,后《遣愁集》才以“許武”事為“張孝基”事。小說寫許武父母早亡, 勤儉好學,撫養兩弟許晏、許普成人,聲名遍鄉里,被征為議郎,后累遷御史大夫之職。一日,他召集父老鄉親,析割家產為三,自占肥田、廣宅,奴婢,鄉親鄙其貪婪,稱弟克讓。許晏、許普因此而拜為內史,后皆至九卿高位。許武又會集眾鄉親,拿出記載著全部家產的冊籍,要求公分。人們才知原先析產不公,乃他為使兄弟榮華而設置的“苦肉計”,遠近稱善。
小說的主題是宣揚“孝廉”,勸誡弟兄團結和睦。這種“高名”,是統治階級所提倡的,但有著某種積極因素,不可一概否定。作者本意似乎不僅僅在此。從結尾詩來看,句句將“今人”和“古人”相比,說: “古人分產成弟名,今人分產但囂爭。古人自污為孝義,今人自污爭微利。孝義名高身并榮,微利相爭家共傾”,具有現實的針對性。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滋生,市民經濟的發展, “爭微利”、 “污孝義”,已逐漸成為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作者通過許氏三兄弟“讓產”的故事,為市民群眾正確處理家庭財產樹立了楷模。這是小說在客觀上所表現出來的進步意義。
在藝術描寫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設置“懸念”。小說開頭寫許武素有“孝廉”高名,但在析產時,卻處處占得便宜。這就給人留下一個深長的疑問,誘使人們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增強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二是運用“口號”——順口溜,唱出許武的真、 “假”孝廉面目,既前后照應,嚴謹自然,又符合“立高名”的創作意圖和小說規定的特定情境,亦使小說生動、活潑、大眾化。
上一篇:《七曜平妖全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三教開迷演義》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