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驛》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飲椒著。載《小說林》第四期,清光緒丁未年(1907)六月出版。
《平望驛》寫的是月白風清的三更天時,平望驛的碼頭上,船到船開,一陣忙碌之后,仍歸于靜寂無聲。忽有一人匆匆而來,敲響輪船局的大門,口稱來搭十二點的輪船。因局里人初時的信口隨意,當已錯過;于今卻還龐然自大,斥責呵罵,拒不開門納宿。無奈那人只得猛擂一回,隨便踡息于門前草窠里。這一切皆入停泊在此的無錫快船上某學士的耳中,于是嘆交通機關的銹腐,時間觀念的淡薄,局里人的自恃,敲門者的無謀,感慨一番,亦安然睡去。倒是管船的,欲引敲門者上船歇息,卻聽得腳步聲已彳亍遠去,竟至終夜轉側,不能成寐。
《平望驛》雖有月華臨照,然畢竟是夜色朦朧,萬籟俱靜。那末,用側耳傾聽以為貫串,便是一個順理成章而又恰如其分的選擇。聽學士的吟詠,知其時間;聽汽笛的鳴響,明其地點。而聽敲門者與局里人夜闌中的一番對話,則以語景的展示透露了矛盾的始末消息。局里人作勢裝腔,隨口敷衍,甚至于強詞奪理與敲門者有勇無謀,束手無策,終歸于無可奈何的情狀,正聲聲入耳,猶歷歷在目。繼又聞得學士的嘆息, 自然也是一種真感慨,不過終究還屬幾句牢騷語,恰似過眼云煙,實在難濟于事。隨即傳來管船的說話,總見得設身處地,心存戚戚情懷,雖亦因故未果,卻不失為應急良策。所以,大處著眼的理論固然重要,而小處著手的實踐往往更加緊切,與其坐而發洋洋灑灑的空疏之論,不如起而作實實在在的切近之事,那所謂迂哉學士,善哉管船的嘆贊,其著眼點則正在于此。
上一篇:《席方平*》簡介|鑒賞
下一篇:《廣卓異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