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巧錯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為制造喜劇效果而巧妙地將事理說錯或做錯的一種修辭方式。
史塵封《漢語古今修辭格通編》有巧錯格,指的是:“說話人講述事情的時候,故意巧妙地將事情說錯,將道理講錯,這種修辭格,我們稱它為巧錯。”可參見。
[例釋]
例1:天冷了,給你寄了件大衣,郵局說太重,我就把扣兒鉸下來放口袋里了。(郭德綱相聲)
例1中把大衣扣兒鉸下來本來是為了減輕郵件的重量,但把扣兒放在口袋里卻又增加了重量。實際上,扣子的重量相對大衣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把大衣扣兒鉸下來放在口袋里,不但郵件的重量前后不變,并且還使大衣受到了損害,這種做法就是做事考慮不周全而犯的低級錯誤。由于類似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fā)生,許多人都可能碰到,因而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把這類事件說出來進行自嘲,能引發(fā)共鳴,使人發(fā)笑。
例2:外邊小雨屋里中雨,外邊大雨屋里暴雨,有時候雨實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街上避雨去了。(郭德綱相聲)
例2從事理上說,不可能發(fā)生上述這樣屋里比屋外雨更大的情況,之所以故意顛倒著說,是想借巧錯辭格突出房子的千瘡百孔,起到強調的修辭效果。
[辨析1]巧錯與錯夸。兩者都巧妙地利用錯誤,區(qū)別是:
(1)將事情說錯的主體不同,錯夸中將事情說錯的不是構造錯夸的說話一方,而是對方;巧錯中將事情說錯的是說話這一方。
(2)錯夸不是故意說錯事情;而巧錯可能是有意說錯事情。
[辨析2]巧錯與巧綴。巧錯和巧綴都違反了事理,區(qū)別是:巧錯是直接制造錯誤;巧綴是通過曲解產(chǎn)生錯誤。下例是巧綴而不是巧錯。
例3:美國鋼琴家波奇,有一次,在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時,他發(fā)現(xiàn)全場觀眾很少,還不到半數(shù)。他從心里感到很失望。這時,只見他從容地走到舞臺前面,對觀眾說:“你們福林特城的人一定很有錢,我看你們每個人買了兩個座位的票,真闊呀!”話剛落音,全場歡聲雷動起來。(波奇《一人買兩票》)
例3全場只有一半的觀眾,對演奏家來說,這是令人失望和掃興的事,但波奇突發(fā)奇想,說是每個人買了兩張票,這是通過曲解進行巧妙的解釋,巧綴辭格在此取得了良好的修辭效果,表現(xiàn)了波奇的隨機應變的智慧與幽默。
上一篇:什么是示姓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反切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