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劉敏中
玉樓春·次韻答趙僉事學(xué)子溫
次韻答趙僉事學(xué)子溫。來詞末句云:“天教酒禁幾時開,準(zhǔn)擬與君同一醉。”
清官廚饌無兼味,饑待公庭人吏退。野人尊俎有余歡,明月可批風(fēng)可膾。野人衰賤清官貴,生死論交吾未愧。天開酒禁已多時,卻甚不來同一醉?
劉敏中以清廉正直著稱,“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茍進(jìn),進(jìn)必有所匡救”(《元史·劉敏中傳》)。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宣撫遼東。第二年歸濟(jì)南,《念奴嬌》(百花開后)一詞小序記述:“甲辰春,余還繡江野亭。”野亭,是作者家鄉(xiāng)章丘的別墅。趙僉事,為作者朋友趙文卿,據(jù)《蝶戀花》一詞小序所述:“文卿良友素守確然,迥拔流俗,世所難能也。古人所謂‘振衣千仞罔,濯足萬里流’者,子可以當(dāng)之。”顯然是劉敏中的同道,所以詞的上片一開始,就寫道:“清官廚饌無兼味,饑待公庭人吏退。”清官,是對趙文卿的評贊。“廚饌無兼味”,謂所食沒有兩種以上的菜肴;“饑待公庭人吏退”,則是腹中常饑,都極言其生活的清苦,突出顯示其人品的清廉。接以“野人尊俎有余歡,明月可批風(fēng)可膾”,轉(zhuǎn)寫自身。“野人”,顯示作者的退居身份,有尊俎余歡,是殷勤相邀。而以風(fēng)月為肴饌,則表現(xiàn)了清逸不凡的瀟酒襟懷,這與蘇軾的“貧家何以娛客,但知抹月批風(fēng)”(《和何長官六言次韻》)句意相類。被邀者是清官,相邀者是不慕榮利的山林清逸,兩者以清相慕相引,滿紙清氣,不落凡俗。
下片“野人衰賤清官貴,生死論交吾未愧”二句,自稱衰賤是謙詞,文筆故作抑勢,下句則隨即揚(yáng)起,“生死論交吾未愧”,這是作者的實(shí)情,非夸飾的虛語。劉敏中不僅交友如此,他早年與同輩人各言其志時,就曾將“自幼至老,相見而無愧色”(《元史·劉敏中傳》)作為一生的志負(fù)。結(jié)拍二句,再申邀約的盛意:“天開酒禁已多時,卻甚不來同一醉?”酒禁已開,且已多時,表明期待之久,亟于尊俎相歡之切,都在表明邀請之意的真摯。
此雖屬邀約小飲的詞作,但不僅僅停止在杯酒之歡的一般內(nèi)容,而是從中表現(xiàn)主客雙方的人品襟懷,顯示出不同一般的高逸氣度。
上一篇:(元)劉因《玉樓春·未開常探花開未》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劉克莊《玉樓春·戲呈林節(jié)推鄉(xiāng)兄》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