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惲
《鷓鴣引.贈馭說高秀英》
短短羅袿淡淡妝,拂開紅袖便當場。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談霏玉有香。由漢魏,到隋唐,誰教若輩管興亡?百年總是逢場戲,拍板門錘未易當。
贈說書藝人的題材在宋代罕見,此詞可考元代說書風俗。“馭說”,即說書。上片詠高秀英說書的出場、開場、技藝效果和天資才華。“短短羅掛”,服飾精干而不秾麗繁縟,簡潔處已見伊人精神風貌,自有英氣逼人。“淡淡妝”補足一境,亦以突出高氏掃盡閨閣香奩情味。“拂開紅袖”,動作灑落,剛健颯爽,與首句的裝束諧和地相為呼應。“便當場”,收束前二句形象動作,引發下文。“當場”后的情景,則用“掩翻”、“吹落”一聯概括,迭用兩喻,高度贊賞秀英伶俐的口齒和精湛的表演技藝。“珠成串”,比喻歌唱字正腔圓,清脆甜潤,如貫珠走盤,累累不絕。說書,是一種講唱藝術,表演者不僅須才貌出眾,還須有一副好歌喉。隨著歌扇的翻轉變幻,唱腔音符從喉間流出,婉麗動人如串珠;其聲情效果,已令人陶醉。“玉有香”,比喻談吐不俗,音色溫潤和雅。從這句可見秀英伶牙俐齒。潔白如玉,開合間,娓娓妙音,似灑下紛紛玉屑。“談霏”,典出《晉書·胡毋輔之傳》“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此處化用前人妙喻,贊賞高氏談吐口才,話語才出,滿室生香。
下片寫說書內容及自己聽后的感慨。“由漢魏,到隋唐”句分三層理解:一是說明題材為“講史”,主題有關歷史興亡;二是側面贊揚高氏作為一閨閣女子,卻能講唱千余年歷史,令人景仰;三是引發讀者回想高氏出場裝束和干練的亮相動作,原本非同凡響。“誰教若輩管興亡”是憤激語,與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句命意相反,機杼卻全同。后兩句,作者從“作場”(表演)產生聯想:人類歷史,朝代更迭,只不過是權貴們逢場作戲罷了,哪是你們手握拍板門錘所能表現得了的呢?
此詞構思立意很有特色。贈說唱藝人,夸氣質,贊風神,摩形態,狀絕技。平實寫來,一二處點破,便見神彩飛動。下片忽宕開一筆,大起大落,結處頓作飛騰,感嘆人世百年興亡,陡峭峻迫。寓虛于實,蒼涼感喟,幻化渾成,疏集清越,允推元代詞中上品。
上一篇:(唐)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