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劉嗣綰
浪淘沙·落葉下重樓
落葉下重樓,暮雨颼颼。病來和影說綢繆。不是芭蕉窗外語,忘了深秋。料理舊時愁,藥碗茶甌。無聊獨自倚香篝。二十五聲今夜點,點點心頭。
這是一首病中感秋之作。病人長久纏綿床第,深閉居室,無情無緒,自然對外界的感受幾近麻木,而唯有聽覺特別敏銳。“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此詞感秋,即從“落葉”寫起。在颼颼暮雨聲中,落葉飄下重樓,這多少為百無聊賴的病中之人增添了一點聲色刺激。你看,“病來和影說綢繆”,病人僅有自己的影子作伴,其心境之孤寂落寞,是多么難耐!雨聲、落葉聲之后,又訴諸讀者以窗外芭蕉經風吹雨打發出的聲音。不說“芭蕉聲”而說“芭蕉語”,見得病人形單影只,故移情于物,引芭蕉為知己:假如不是窗外芭蕉告訴我,我竟忘了時已深秋呢!上片數句,借助一連串的聲響,將病人了無生趣又無所慰藉的微妙心態,生動地傳達了出來。
下片詞筆從外界轉入室內,抒寫感秋的沉思。“料理舊時愁”,“料理”,有排遣、化解之意。“舊時愁”,指病中長期郁積的愁悶。這愁悶如何排遣?能否化解?接以“藥碗茶甌”一句,答案即不言自明了。病人孤寂無依,欲訴衷腸卻無對象,終日相伴晤對的是藥碗茶甌這類無情之物,不僅銷愁無方,甚且更添愁思!臨了,自然只有“無聊獨自倚香篝”,無所事事了。在這一個“倚”的動作背后,掩藏著多少無可訴說的內心痛苦!在作者看來,病痛的煎熬,遠不如心靈受到的折磨更甚。白日已自無聊,長夜更加難熬,作者雖未入夜而已經對長夜的即將來臨心寒膽怯,他那特別敏銳的聽覺再也受不起刺激,故預想道:“二十五聲今夜點,點點心頭。”二十五聲指夜間滴漏之聲,“點者,則以下漏滴水為名。每一更分為五點也。”(宋程大昌《演繁露》)病人不寐宵臥,點點漏聲如重重敲擊在心頭,那是多大的精神折磨!前人以聲寫愁的名句,有溫庭筠的“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有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作者以預想滴漏聲寫通宵失眠之苦,可謂化熟為生,別出心裁。一首小詞,寫情竟然能如此入骨,若非親身體驗,何能至此。
上一篇:(清)樂鈞《浪淘沙·昨夜》原文賞析
下一篇:《曹溪驛折桃花一枝數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