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強
從你如春光般飄去,
我的花園便變了景色:
蟋蟀唱秋天的曲子,
草坪為烏鴉的戰場。
我終日無語如平沙之沉默;
我的狂笑與長吁,
亦無能避免那回憶的誘惑,
與消滅此長別之哀戚。
當恍惚地見你的影兒,
盼燕羽剪斷我苦惱之束縛,
或棄我的筆兒去執槍兒,
是以眼淚睨天,星光黯淡。
每夜聽深秋之林的呻吟,
宛如對我嘲諷,
低誦我歡樂死后之遺囑,
但誰知我心頭遷變之情緒!
我欲隨黃昏遠云,
尋覓你如夢之腳蹤;
我愿如奴隸般跪在你膝前,
求你解答我命運之疑問。
胡也頻
《給愛》不是大膽直率地從正面去表現對“愛”的謳歌與贊頌,而是用所謂“冷抒情”的方式,首先通過“我”失去“愛”以后的情緒巨變,從反面來含蓄曲折地印證“愛”的力量與作用。接著,又通過“我”失去“愛”以后的種種煩悶與苦惱,以及“我”用盡種種方法力圖擺脫這種情緒的折磨與困擾,但結果卻全部不能奏效的事實,即通過“愛”對于“我”的無法抗拒的“誘惑”與“束縛”,來暗示“愛”的強大與張力。最后,又通過“我”對“愛”的想往、渴望與期待,以及“我”追求“愛”的態度與決心,進一步地表現“愛”的珍貴與高潔。十分明顯,《給愛》雖通篇不見一個“愛”字,并通篇都是寫的“我”的情緒,但卻通篇都是圍繞一個“愛”字,并通篇全是寫的一個“愛”字。作者構思之精巧,扣題之嚴謹,表現之含蓄曲折,實在非同一般。
《給愛》的表現手法是十分豐富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象征:例如用“你”象征“愛”,用“花園”象征心境,用“秋天的曲子”和“烏鴉的戰場”象征煩悶苦惱,用“草坪”象征美好等等。此外,詩中還分別運用了對比(“我”在“你如春光般飄去”前后的心態)、比喻(“我終日無語如平沙之沉默”等)、借代(“燕羽”代“書信”)、夸張(“眼淚睨天,星光黯淡”)、擬人(“蟋蟀唱秋天的曲子”等)、反問(“但誰知我心頭遷變之情緒!”)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無疑也增強了全詩的藝術魅力,并從而加強了它的藝術效果。
最后,《給愛》在藝術上的成功,與它的語言也十分有關。它的語言既是“意象”化了的,又是素樸自然的。所以,它新奇,它也平實;它深沉凝重,它又清晶透明,給人的印象是含而不露,韻味綿長。
上一篇:給尤諾約的情歌
下一篇:翠葉之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