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賞齋圖
明·文徵明作
紙本設色
縱三六厘米
橫一○七.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真賞齋圖》卷,有兩本,畫面不盡相同,都是文徵明先后為華夏所作的。兩圖作畫時間相距八年,這里介紹的是他畫的第一卷。文徵明和華夏是知交。華夏字中甫,無錫人,善于精鑒古代書畫,收藏宏富,藏有鐘繇《薦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顏真卿《劉中使帖》、王方慶進呈的《王氏一門法書》、張旭草書《古詩四帖》等稀世名跡。此圖描寫華夏在自己的真賞齋中與來客對話論藝,旁有童仆侍候的情境。屋的右旁及對面,均布置兀立的湖石假山,玲瓏剔透。左方近處有主仆二人緩緩行來相會。書齋數間位于中部,前有長松數株,雜以古柏,綠蔭撲人眉宇,屋左亦有湖石簇擁書齋。隔岸竹林一片幽靜深邃,后有遠山如帶,橫亙卷尾左上角,前有坡石點綴,疏密相宜,布置妥適,極有意境。這是文徵明八十歲時的晚年之作,筆致細膩精能,較之他在八十八歲時作的《真賞齋圖》第二卷要精彩許多。那時他已年老體衰,筆墨滯重,只有近景而無遠景,較為逼塞平板,不如此卷的生動而具靈氣。第二卷《真賞齋圖》今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該卷前有李東陽隸書“真賞齋”三字引首,后有文徵明書《真賞齋銘并序》小楷及隸書各一篇,及豐坊小楷長篇《真賞齋賦并序》。
文徵明與沈周、唐寅、仇英習稱“明四家”,乃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他比沈周小四十三歲,應是后輩了。他與唐寅同年,與仇英同時期。他們都是活動于正德、嘉靖年間,四家的畫風,都是從南宋人山水畫演變而來,略參元人筆墨。換句話說,就是用宋人的勾勒,運元人的墨韻,一改明初畫壇浙派劍拔弩張、鋒芒畢露的面目,而創出吳門畫派新格局。他們和以后董其昌所宣揚的純文人畫準則大異其趣,也和清初“四王”等重視臨摹的畫風不同。
真賞齋圖
文徵明的山水功力深厚,他由諸生薦為翰林待詔,未幾謝歸,閑適鄉里,作畫益勤,名聲甚高,所作冊幅不論大小,咸有致趣,求畫者不絕,以至當時即有臨摹作偽者。明人王穉登在《吳郡丹青志》上說:“(徵明)寸圖才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這也從側面反映當時他的繪畫為人傾倒的情況。他平生還有一特點,就是不肯為三種人作畫,一是宗藩,即王公貴族,二是中貴人,三是外國人。所以寧王宸濠慕名請他,辭病不赴。周徽諸王以大寶玩為贈,也原封璧還,不作一畫。外國使者過吳門時,也只能望里肅拜,以不能獲見為憾。他年至大耋,猶神明不衰,因眼系近視,衰老之年仍能精書小楷,至九十高齡始卒。
上一篇:《蘭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萬壑爭流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