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天一舉及第,詩曰:“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樂天時年二十七。省試《性習相近遠》賦、《玉水記方流》詩。攜之謁李涼公逢吉。公時為校書郎,于時將他適。白遽造之,逢吉行攜行看,初不以為意,及覽賦頭,曰:“噫!下自人,上達自君成;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逢吉大奇之,遂寫二十余本。其日,十七本都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述要] 白居易(字樂天)進士及第,在慈恩寺塔下題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這一年,白才二十七歲。省試進士,作《性習相近遠》賦、《玉水記方流》詩。白作罷出場,拿著詩文去拜謁名人李逢吉。李公時任校書郎,正要外出。白突然來訪,李公邊走邊看,本不太在意,等看到賦的開頭:“噫!下自人,上達由君成;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李不禁拍手叫絕。回到家中,抄寫二十多本。當天,就有十七本流傳到他人手中。
[按語] 白居易非“一舉及第”,通觀其詩文可知。
[事主檔案] 李逢吉(758—835) 唐文學家。字虛舟。隴西(治今甘肅臨洮)人。貞元十年(794)登進士第。旋赴任振武軍掌書記。后入朝為左拾遺、左補闕,改侍御史,充入吐蕃冊命副使、工部員外郎。元和四年(809)拜祠部郎中。后歷任給事中、太子諸王侍讀、中書舍人。十一年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次年罷相。長慶二年(822)復相。寶歷二年(826)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大和五年(831)為太子太師。
上一篇:《忽聽救命鐘 吳廷楨》
下一篇:《總為作詩苦 李白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