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三個影子》
作者羅丹。這是羅丹著名的大型雕塑《地獄之門》 的一個局部,《地獄之門》被譽為是雕塑的一個龐大形象和形式的寶庫。這首先是由于雕塑的主題性,由于思想的騷動性,必然啟發雕塑家去探索表現主義者所追求的激烈氣氛。《三個影子》是《地獄之門》的主要局部,因而具有如下特點: 人物身體彎曲和扭動,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看起來是現實的,自然主義的,卻又帶有明顯的失真。自有史以來直到20世紀,雕塑的基本主題就是人體,就人體而言,可以表現成單體的或組合的,行動的或靜止的。雕塑作品根本的問題是在于對空間,體量、容積、線條、質感、光線和運動等要素,在這些要素中,容積和空間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它們的傳統和最根本的關系,《三個影子》在解決上述關系等諸問題上均收到滿意的效果,是一個在周圍空間包容下的一種相對連續的體量; 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體量向空間的滲透。《三個影子》在 《地獄之門》的頂端,必然產生的巨大空間感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增強了對運動的提示,這種提示,是由三個人物不同的扭轉的動態和伸展的姿態來完成的。而起伏不平和變化多端的表面質感有助于這種完成的豐富性,由于光線與陰影的作用,又強調出錯綜變化的感覺。同羅丹其他雕塑一樣,《三個影子》對光的構思是十分慎密的,作為一種暗示變化的東西,那就是光線的運用; 而光和影在這里的作用,猶如繪畫中的色彩作用,它造成了作品運動、增大、或消失的現象,從而成為這件作品生命的本質,光始終是羅丹雕塑作品中統一的因素。
《三個影子》的藝術張力,首先是精神方面的強烈程度,更甚于在具體的形體或姿態方面的適合性。三個人物體態的積極進取的姿態、前傾的軀干,都源于認真的研究并表現了在簡單地運動中肌肉的豐滿而多樣的內在力量。為此,羅丹曾著力研究不斷運動著的模特兒; 因此,每一個姿勢和瞬息的動態變化,都變成了他雕塑語匯的一部份。由于他對自然形態的集中研究和深入地觀察,致使羅丹的雕塑,特別是《三個影子》在表現非常戲劇化的主題或強烈的扭曲姿態,都是令人信服的。《三個影子》 以無與倫比的藝術力量,表達了悲哀與絕望,嚴格的說,羅丹在這件作品中發現的是丑的力量與丑的美。這種美,生根于強烈的痛苦之中。三個人的形體,都是結實而扭曲的體量,在周圍的空間中,人們便會以驚奇的眼光來領會它。兩側的人體各自伸出的左臂,形成有力的對角線,低垂得吃力的頭部都是為了表現和形式這兩重目的服務的,粗獷的面部、厚實的軀干及巨大的手腳,使得組合得當的三個悲劇性的人物顯示了一種崇高感,同時也增強了人物的力度,顯然羅丹這樣的處理帶有戲劇性色彩,這是由三個人體組合所產生的合力強調出來的。這樣的藝術效果,在羅丹之前是不多見的,用眼睛圍繞著雕塑的體量作整體觀察,便會感覺出任何角度都能強調出人物的極度痛苦。這件作品,可以說在研究個性或象征性方面,代表了重要的探索階段,與古希臘作品相比,他不僅僅研究人體的結構邏輯,更注重研究個體人物的心理。
《三個影子》作為純雕塑的形式它是成功的,它是19世紀最近似于象征性并含有模糊性的作品了,并成功地概括了他過去的作品向紀念碑式作品的轉變,變成了既是個人的又是當代的。在現代雕塑中,這件作品幾乎是第一次使得間隔里的空間重要起來,它使實體和空擋、體量和空間的傳統作用顛倒了一下。空間不僅圍繞著形體,而且互相滲透,共同創造一種預示著20世紀雕塑最富于革命性變革的均衡。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新藝術運動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印象主義(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