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瑪萊娜公主》
這是比利時象征主義戲劇家梅特林克出版的第一部劇作。它是一個五幕悲劇。劇本是由一個古老的德國童話故事改編而成。瑪萊娜公主訂婚之夜,自然界便充滿種種不祥之兆。她的父親,國王馬爾賽呂斯與夏勒瑪爾王子的父親夏勒瑪爾國王在婚宴上發生口角,在夏勒瑪爾國王的情婦安娜王后的挑唆下,兩國終于刀兵相向、戰亂中,瑪萊娜公主父母雙亡。她與乳母一起在流浪中與夏勒瑪爾王子相遇,被錯認作農民小姑娘而帶入宮中,作了安娜王后之女,于格利亞娜公主的侍女。在于格利亞娜公主結婚的舞會上,與夏勒瑪爾王子相認后的瑪萊娜身穿未婚妻穿的長禮服出現在大廳中。然而,這對重新相聚的戀人,在這陰森的城堡和安娜王后制造的惡毒氛圍中沒有絲毫幸福。瑪萊娜公主終于病倒。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夏勒瑪爾王子的安娜王后對瑪萊娜恨之入骨。趁公主生病之際,借口看望她,虛情假意地幫她整理頭發,趁其不備,活活將她勒死。劇中象征氣氛極為濃郁,安娜王后象征惡勢力,瑪萊娜則是善良、純潔、青春、美和愛的化身。為表現命運的不可抗拒,梅特林克運用了許多象征手法。從訂婚之夜自然界的惡兆,到墓地包圍的陰森城堡,都使人感到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生病的瑪萊娜公主被關在陰森的房間里孤立無援。身邊的大黑狗不停地發抖,房間外的過道里人們竊竊私語,暴風雨突然大作,象千萬只支手指在敲擊瑪萊娜公主房間的窗戶。所有這些都使觀眾產生一種不祥的預感,為主人公的命運擔憂。而劇中主人公一上場也有種種不祥的預感,但卻不明白她為什么要被惡勢力所害,因而聽憑命運的擺布,接受死神的召喚。這部劇作反映了梅特林克前期創作中那種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對人類命運采取悲觀主義態度的宿命論的觀點。這部劇作問世后,深受當時法國文藝評論界的賞識,從而使梅特林克初登文壇,便一舉成功,為以后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上一篇:西方文學·《青鳥》
下一篇:西方文學·外百老匯戲劇和外外百老匯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