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
日本鐮倉時代“軍記物語” 中最杰出的一部作品。約成書于 “承久之亂” (1221)前后。原為琵琶法師(以彈琵琶說書為業的盲僧)演唱的底本,后出現過各種版本,現通行于世的為 “十三卷本”。作者不詳,據《徒然草》稱,系信濃前司行長著。本書以平安時代末期貴族社會日趨崩潰,新興武士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背景,描寫了1156年至1185年間源平兩大武士集團爭權奪利的興衰始末。一代霸主平清盛繼承其父忠盛之余蔭,并在 “保元”和“平治”兩大戰亂中擊敗源氏一族,之后便官位累進,直至 “太政大臣” ( “太政官”的最高長官); 加之其女德子又入宮為后,從此平氏作為皇室外戚獨攬朝綱,榮華絕頂。其間,平氏及其一族日益橫暴,無視法度,因而招致后白河法皇和舊公卿貴族的忌恨與反對。大納言( “太次官”次官)藤原成親等曾密謀推翻平氏; 源賴政也在以仁親王的授意下舉兵聲討,均未得成功。直至1180年,源賴朝率領各地源氏子弟討伐平氏,勢如破竹,不久攻占京師。平氏從此一蹶不振,終在壇浦的會戰中,平氏子孫或擒或殺,為源氏兵將所殲,最后只留下一個投水被救的建禮門院(平清盛之女)。《平家物語》是一部反映巨大歷史轉折的民族敘事詩般的名著,確乎使讀者感到那叱咤風云,馳騁戰場的武士階級跳動著的時代脈搏。本書使用 “日漢混淆文體”,質樸剛健,鏗鏘有力。盡管書中浸透了“諸行無常,生者必滅”等佛教凈土思想; 在結構上尚有松散之處,但對后世文學,特別對古典戲曲的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
上一篇:希克梅特
下一篇: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