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婆吠陀
印度上古時期4部《吠陀》之一,全名《阿達婆吠陀本集》。這是1部詩集,有兩種版本。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有731首詩,5987詩節(jié),分為20卷,后兩卷是后人加入的。這部詩集中約有1200詩節(jié)已為《梨俱吠陀》所收,最后一卷中的詩只有極少數與《梨俱吠陀》中的詩不同。這部詩集在編排時既注意到了把同樣長短的詩編在一起,又注意到了把同樣內容的詩編在一起。前7卷基本都是短詩,后面的除15、16卷基本是散文體外,全是較長的詩,最長的1首有89節(jié)。這部詩集中的詩雖然在印度幾乎都被認為是咒語,但他們跟上古時期的人類生活有關,反映了上古時期人民的幼稚而樸素的情調和趨吉避兇的愿望。從內容上看大體有以下幾方面的詩: 1. 乞求吉利的祝福詩; 2. 表現(xiàn)治病和驅邪除妖的詩; 3. 尋求愛情的詩; 4. 描寫父母、夫妻和兄妹彼此的關系和社會生活的詩; 5. 歌頌大自然的詩。從這部詩集里可以了解到印度上古社會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從藝術上看,構思和語言清新質樸,富于民間風味,比喻也富有生活氣息,說明可能是巫師們取自民間的創(chuàng)作。不過,也有些詩和散文晦澀難懂。至于這部詩集的具體成書年代,尚無法確定。從語言和詩中反映的社會生活看,比《梨俱吠陀》晚。
上一篇:阿薩姆語文學
下一篇:非洲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