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買臣困采樵,伉儷不安宅。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英雄有屯邅,由來自古昔。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這首詩慨嘆主父偃、朱買臣、陳平和司馬相如四人的坎坷遭遇,說明古往今來有多少奇才被埋沒。從字面看來,都是詠史,其實是左思借以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慨和不平。
“主父宦不達”二句,是說主父偃仕途坎坷,他的父母兄弟都看不起他。據《史記》記載,主父偃曾游學四十余年,沒有做官的機會,過著窮困的生活。因為主父偃沒有做官,他父母不認他為兒子,兄弟不收留他,朋友也鄙棄他。“買臣困采樵”二句,是說朱買臣以打柴為生時,連妻子都離開了他。據《漢書》記載,朱買臣未做官時,家里很窮,以打柴維持生計。但好讀書,一邊挑柴,一邊誦書,他的妻子引以為恥,就改嫁別人了。“陳平無產業”二句,是說陳平家無產業,住的是背靠城墻的破房子。據《史記》記載,陳平少年時,家里很窮,喜好讀書,住在偏僻小巷那背靠城墻的破房子里,用破席當門。“長卿還成都”二句,是說司馬相如(字長卿)返回成都,家徒四壁。據《漢書》記載,司馬相如游臨邛(今四川邛崍),在富人卓王孫家飲酒,卓女文君見了,心里很喜愛他,就在夜里私奔相如處,與相如返回成都,相如家一無所有。從以上八句看,左思確實是詠史,所詠事跡,核之史籍,皆有根據。以排比句出之,表現得鮮明突出。
應該指出,詩人所歌詠的只是主父偃等四人沒有做官時的窮困生活。似乎有意避開他們做官以后的經歷。其實,這四位古人,后來都官運亨通。主父偃,后為中大夫。朱買臣,后任會稽太守。陳平,后為漢惠帝、呂后、漢文帝丞相,封曲逆侯。司馬相如,在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漢武帝時為郎,后為孝文園令。他們都成了著名的歷史人物。“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這四位歷史名人,功業光照史冊,聲名傳于后世,難道不偉大嗎?可是在他們未做官時,皆窮困而不得志。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左思并不想表現他們做官以后“春風得意”的生活,所以只是輕輕一筆帶過,而著重表現他們“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的困阨,即他們未做官時,窮困潦倒,葬身溝壑的憂慮,借以抒發自己被遺棄的憤慨。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左思隱以英雄自任,他舉出主父偃等人先窮困后得志,似乎也隱寓著他總有一天會青云直上,如愿以償的想法。但是,現實給他的回答是失望,所以,他發出深沉的感慨:“英雄有屯邅,由來自古昔。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這是說,英雄的處境多艱,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但如主父偃等人苦盡甘來,都有得志之時,令人遺憾的是,哪一個時代沒有奇才被遺棄在草野之中?這里道出了自古以來的事實,也寄寓了詩人懷才不遇的不平。劉良說左思“自傷沉淪,于此見志”(六臣注《文選》卷二十一),確實如此。
上一篇:《詠史八首(其一)左思》原文|賞析
下一篇:《詠史八首(其三)左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