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詩
阿拉伯賈希利葉時期7篇(一說10篇)著名長詩(蓋綏達)的總稱,被認為是伊斯蘭教創立之前阿拉伯詩歌的精華和代表,從而被列入世界文學名著之列?!稇以姟?,阿拉伯語原意為“被懸掛的”,名稱由來其說不一,通常的說法是: 當時各部落著名詩人慣于在一年一度的歐卡茲集市上賽詩,把公認為最佳作品用金水寫在細亞麻布上,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上,故亦稱《金詩》; 有人認為這些詩歌佳品因掛留在人們記憶中,得以流傳,故而得名; 亦有人認為因它們珍貴得象一串掛在美人頸下的珠寶項鏈,而有此稱。一般認為7篇懸詩的作者是烏姆魯勒·蓋斯、塔拉法、祖海爾、安塔拉、阿慕魯·本·庫勒蘇姆、哈雷斯·本·希里宰和萊比德。認為《懸詩》是10篇的則把納比額·祖卜雅尼、大艾阿沙和阿比德·本·艾卜賴斯也列為《懸詩》詩人。當時詩歌靠口傳,至8世紀中葉,懸詩才由著名古詩傳述人哈馬德·拉維葉輯錄成冊。
上一篇:忒拜之戰
下一篇:我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