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元好問
字裕云,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系出鮮卑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時改元氏。北宋末,由河南遷居山西。生父元德明亦以詩文鳴,有《東巖集》。他自幼即過繼于叔父格,幼年曾隨其宦游于掖縣、冀州、陵川、隴城諸地。他七歲能詩,稱神童。十馀歲時,先后受教于當時的古文家路鐸和學者郝天挺。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蒙古軍南下,陷秀容,其兄好古遇難。好問舉家南渡。曾先后遷居河南福昌之三鄉、登封。興定五年(1221),登進士第。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鴻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正大三年,出為鎮平令。次年,改內鄉令,一年后丁母憂去職。正大八年,出為南陽令。當年秋,受詔入汴京,任尚書省掾,左司都事。天興二年(1233),蒙古軍入汴京。好問隨被俘官吏北渡黃河,被羈管于聊城。擺脫羈管后,曾移居冠氏,此后二十馀年中,過著遺民生活。五十歲時,回到故鄉,筑野史亭,悉心著述,以傳文存史為己任。在訪詩和收集史料的過程中,曾往來于晉、豫、魯、冀等地。蒙古憲宗七年(1257),卒于獲鹿寓舍,終年六十八歲。好問有多方面成就。史學方面,著有《壬辰雜編》、《南冠錄》、《金源君臣言行錄》,均佚。今存之《中州集》以詩存史,后附《中州樂府》,與其已佚之《壬辰雜編》一起,為元人修《金史》提供了大量史料。文學方面,編有《錦機》、《杜詩學》、《唐詩鼓吹》、《東坡詩雅》、《東坡樂府集選》等書,除《唐詩鼓吹》外,均佚。好問一生,以詩歌的成就最為突出。一生作詩五千馀首,今猶存約四分之一。其大量作品反映所經歷的時代動亂,著名的如《石嶺關書所見》、《箕山》、《琴臺》、《宛丘嘆》、《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南冠行》、《續小娘歌十首》等,對其詩,歷來評價甚高?!端膸烊珪偰刻嵋焚潪椤芭d象深邃,風格遒上”。清人趙翼贊其律詩云:“唐以來律詩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數聯外,絕無嗣響,遺山則往往有之?!?《甌北詩話》)其詞題材廣泛,山河之痛、兒女之情,都是其內容。況周頤《蕙風詞話》謂為“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寄托于詞”。但也有如張炎《詞源》所謂“風流蘊藉處,不減周、秦”之作。其馀古文、散曲,亦均有可觀?!督鹗贰繁緜髟疲骸氨蠊世辖员M,好問蔚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銘志,盡趨其門?!彼杏兄竟中≌f集《續夷堅志》四卷存世,內容皆“中原陸沉之事”(榮譽《續夷堅志序》),并非單純為洪邁《夷堅志》之仿作。好問早年有志于文學批評。以詩論詩,尤為所長?!墩撛娙住贰ⅰ墩撛娙住?、《自題〈中州集〉后五首》等,都集中反映了其詩歌批評的見解。其馀衡文品詩,尚可見于《杜詩學引》、《楊叔能小亨集引》及《中州集》諸小傳中。他把詩歌美學的核心歸結為“誠”,在《楊叔能小亨集引》中說:“唐詩所以絕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爾矣。何謂本?誠是也?!闭J為詩歌的特質,在于真情實感,表現出“天然”與“真淳”,因而強烈反對詩歌美學上的形式主義和模擬復古。他的許多真知灼見,是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寶貴遺產。其詩、文、詞、曲均收入《遺山先生文集》?!度鹪姟蜂浧湓娨磺侔耸住I绞论E見其自作《南冠錄引》、元郝經《遺山先生墓銘》、《祭遺山先生文》、清翁方綱《元遺山先生年譜》、凌廷堪《元遺山先生年譜》、施國祁《元遺山先生年譜》、余集《遺山先生年譜略》、李光廷《廣元遺山年譜》、丁晏《元遺山年譜》等。今人繆鉞有《元遺山年譜匯纂》。《金史》卷一二六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佩文韻府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