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風流派·盛唐體
盛唐時期的一種詩歌體制風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云:“以時而論,則有……盛唐體。”下有自注:“景云以后,開元、天寶諸公之詩。”體現“盛唐體”的詩人主要是開元、天寶年間的張九齡和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的山水田園詩人,以高適、岑參為首的邊塞詩人,以及大詩人李白、杜甫等。其中李白是集中代表,杜甫則同時表現出向中唐詩歌轉化的特點。這一時期,經濟繁榮,國力空前強盛,而古典詩歌藝術也達到高度成熟的階段。唐殷璠謂其《河岳英靈集》選詩“既閑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敘,風騷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論宮商則太康不逮”(《集論》)。又說“開元十五年后,聲律風骨始備矣”(《序》)。古體、近體兼備,五言、七言都得到充分發展,形式與內容臻于和諧統一,是該時詩歌的一大特點。與蒸蒸日上的時代面貌相聯系,盛唐詩歌還充滿著睥睨一切的氣勢,樂觀向上的自信,旺盛蓬勃的精神,自具一種如嚴羽所說的“盛唐人氣象”(《滄浪詩話·考證》),即雄渾而深厚的美學風貌,這既體現在描寫當時昌盛景象的詩篇中,也反映在揭露社會弊病的作品里。“盛唐體”并講究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含蓄雋永的韻味,嚴羽曰:“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情而意無窮。”(《滄浪詩話·詩辨》)盛唐諸人詩歌體制風格具共同性的同時,又顯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正如明高棅在《唐詩品匯·總序》中所云:“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盛唐體對后世影響巨大,不少人皆視盛唐諸人之詩為詩歌的典范,極力推崇,明代前后“七子”,清代尊唐諸流派即是其突出的代表。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皇明詩選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瞿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