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文徵明
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幼不慧,稍長,聰穎異常,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學文于吳寬,皆有成。又與同郡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號“吳中四才子”,名聲益著,然科場不利,鄉(xiāng)試屢挫。武宗正德(1506—1521)末,巡撫李充嗣薦之,會徵明亦以諸生歲貢詣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世宗嘉靖(1522—1566)間,參預修訂《武宗實錄》,侍經(jīng)筵,后乞歸。徵明為人淡于名利,不肯與權(quán)貴往來,曾卻寧王宸濠之招聘。其詩書畫皆有名于時,主持吳中文壇數(shù)十年,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于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紙。其詩以描寫四時風景、詠物題畫、詩酒酬贈之作為多。風格清新雅飭、秀麗細致,宛如其畫。如:“綠樹敷蔭翠荇香,方舟十里下回塘。白鷗飛去青山暮,落日唱歌煙水長。”(《題畫》)也有些作品表現(xiàn)其孤傲的個性,如:“三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人樊籠。五湖春夢扁舟雨,萬里秋風兩鬢蓬。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白頭博得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感懷》)這正是他官場生活的實際感受。徵明工于律體,其七律學陸游,對偶多警句,如《煮茶》詩中名句“竹符調(diào)水沙泉活,瓦鼎燒松翠鬣香”。其他如:“人語不分塵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煙”(《月夜登閶門西閶橋》);“春風依舊吹芳杜,陳跡無多半夕陽”(《滄浪池上》);“涼風度竹風如雨,碎影搖窗月在松”(《冬夜》)等,也都流暢自然,細致工麗。其詩之病在于缺少社會內(nèi)容,淺顯柔弱,不耐涵詠。有《甫田集》三十五卷傳世。另著有《圖畫見聞志》、《溫州府君遺事》。《明史》卷二八七有傳。其子文嘉撰有《先君行略》、王世貞為撰《文先生傳》,黃佐為撰墓志。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文體四變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