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沙張白
原名一卿,字介臣,號定峰。江陰(今屬江蘇)人。明思宗崇禎十五年(1642)補諸生。入清,兩次應鄉試不中,曾向大學士魏裔介上書,皆不遇,后遂閉戶讀書。張白與當時詩壇耆宿名流,如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杜濬、高珩、汪琬等皆有交往。龔鼎孳對其詩頗為欣賞。張白重視詩歌的“獎正刺邪,諷諫規箴”之社會作用,認為詩歌應成為“匹夫匹婦之心聲”。其詩多以百姓生活為題材,攄寫了人民的不滿與愿望。如《蠶婦嘆》、《二月絲》、《元麥行》、《續繚綾行》等篇描寫了官稅之苛酷。詩人筆下的百姓有幾分反抗性,他們敢于指斥“錦衣玉食冠虎肥,累累溝壑良善尸,不知長官知不知?”(《二月絲》)他們敢指官長是衣冠之豺虎,憤怒、切齒之聲如聞。《洛城謠》中寫道:“洛陽城門多金穴,洛陽城外多餓殍。金聚一家不厭多,殍散四方不厭少。”在這種情勢下,詩人認為“一朝殍起裹黃巾,洛城金穴都成塵”也是順理成章的。其他如《大田嘆》、《巢林燕》、《采桑女》、《牧羊兒》、《拆屋》、《鑄錢引》等等,或寫天災人禍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或寫戰亂弊政使得社會千瘡百孔,皆極生動、沉痛。其詩學唐張籍、王建樂府,短小精悍,語言通俗,結尾多用冷雋之筆,力透紙背而又深長有味,如:《方塘》一詩寫天旱,只方塘有水,而此塘養有官魚。禁止百姓取水,詩最后兩句為“禾枯稻死不敢對,殺魚重等殺人罪”。《續舂陵行》寫農民替官軍飼馬,為此把家什變賣一空,最末三句為:“大男死征戍,媳婦喜新寡,賣媳買粟飼官馬。”張白長于史學,著有《讀史論略》。其詩集僅存《定峰樂府》十卷。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沉郁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潯溪詩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