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沉郁
古代詩學概念。指深沉、含蓄的藝術風格或藝術表現方法。“沉郁”常與杜甫詩歌風格的評議相聯系。此實由杜甫自己肇始,其《進雕賦表》云:“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這以后,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比較李白、杜甫道:“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從此,“飄逸”、“沉郁”便常被用來分別標識李白、杜甫的詩歌藝術風格,如高棅論唐開元、天寶時各詩人及其風格就說:“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郁。”(《唐詩品匯總序》)對杜詩“沉郁”的評價,包含著杜甫的詩歌所表現的情思和所呈現的格調深沉寬厚的內涵,它積淀了詩人個體生活經歷、思想、情感和時代特征、氣氛,成為一種典范性的風格面貌。后代論藝,特別標舉“沉郁”的大約是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他自述其論詞:“本諸風雅,正其情性,溫文以為體,沉郁以為用。”其“沉郁”或指風格、境界,或指表現方式,略嫌含渾。如他講“詩文高境,亦在沉郁”,“唐五代詞不可及處,正在沉郁”,是就前者而言;“作詞之法,首貴沉郁,沉則不浮,郁則不薄”,則主要指表現方式,意指含蓄纏綿:“所謂沉郁者,意在筆先,神馀言外,發之又必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倘一直說去,不留馀地”,“舍沉郁以外,更無以為詞”。陳廷焯也看到了“沉郁”作為一種藝術風格或表現手法與作品內容、情思之間的關系:“沉郁未易強求,不根柢風騷,烏能沉郁?”這是他論詞之內容重寄托,論詞之風格重含蓄的表現。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沈宜修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沙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