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反求吾心
與詩學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指以心為文章本源的觀點。語出明繆昌期《文原》。繆昌期活動于萬歷、天啟間,當時擬古一派“雷同剿襲”的流弊越來越為人們唾棄,而公安派在風靡一時之后,其“饾饤”、“俚俗”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于是詩文創作何去何從的問題尖銳地擺在人們的面前。繆昌期《文原》之作正是企圖回答這一問題。當時有以《五經》為文章本原之說,繆昌期不以為然,指出《五經》產生以前也是有文章的,因此“謂六籍為文之標準則是,為文之本原則非”。同時他還認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孰非文章”,但若以之為本原,則文章不過是形似之物。于是他提出了以心為文章本原之說:“蓋所謂化工之筆者,化工而已,必一一取肖于化工,豈化工哉! 故不如反而求吾心。《易》以道化,吾心之化也;《詩》以達意,吾心之意也;《書》以道事,吾心之事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吾心之節,和也。”這是文學上的唯心的本原論。王守仁說:“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傳習錄》上)繆昌期吸取王守仁學說唯心的外殼,以之論文。從文學創作論的角度說,文學并不是客觀世界的機械的反映,“必一一取肖于化工,豈化工哉”,此話有合理的因素。強調人的內心感受,重視人的主觀創造精神,正是晚明時期文學思潮的一個重要側面;但是繆昌期提出“反求吾心”的同時卻又強調心只是《詩》、《書》、《易》、《禮》、《樂》的不同的體現,故說來說去,文章之本原仍然在于《五經》。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盧照鄰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古樂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