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二南遺音
地方詩總集。四卷。清劉紹攽編纂。劉紹攽字繼貢,三原(今屬陜西)人。生活在乾隆間。“二南”,本指《詩經》中周南、召南。古人認為此兩組詩皆產于關中。此編收錄清代關中(包括陜西、甘肅等地)詩,故用此名。關中之詩盛于唐,宋以后文化南移,詩風漸衰;至清,雖代有作者,若享大名、集傳于后世,必待出關而后,如孫枝蔚、李因篤皆如此。編者有慨于此,故編此集以闡幽表微、使關中寒士窮儒嘔心瀝血之作得彰顯于世。全書共收清初至乾隆初作者一百四十人,始于孫枝蔚,終于郭岱。其中著名者有孫枝蔚、李因篤、李楷、李柏、王又旦、周燦、李念慈、屈復等。在取詩方面偏重才大名微之士。編者云:“國初諸公皆有專集。孫豹人(枝蔚)、李天生(因篤)、王幼華(又旦)久已膾炙人口,故第擇其尤者,冠之篇端。若康孟謀(乃心)、張康侯(晉)并為秀杰。康侯僅存寫本,孟謀雖經殺青,亦豹一斑。”(《凡例》)因之對這些“螢窗名士”取詩不厭其多。錄詩最多者為胡釴(八十三首)、其次為屈復(三十首)、楊鸞(二十九首),吳鎮、甘延年各二十八首,康乃心(二十二首),其他皆在二十首以下,以選詩兩三首者居多。此集對詩人事跡介紹極簡略,對所選詩亦無評騭。關中幅員遼闊,而此集所取面較窄;以三原、涇陽、蘭州為多。此編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有編者自序,并附編者所著《坤輿考》,論述文化南移之緣由。有乾隆間刊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二南密旨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二家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