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體·樂府詩
主要指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樂府官署所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詩歌。《漢書·藝文志》所謂:“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fēng),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文心雕龍·樂府》亦云:“暨武帝崇禮,始立樂府,總趙、代之音,撮齊、楚之氣,延年以曼聲協(xié)律,朱、馬以騷體制歌。”這是我國最早采集的樂府詩。宋郭茂倩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分為十二類,類各有總序,曲各有解題,題為《樂府詩集》。于是自魏晉至唐五代,舉凡按樂府舊譜重填新詞,或仿效樂府古題,乃至即事名篇、自創(chuàng)新意的詩歌,皆被稱為“樂府”。明胡震亨《唐音癸簽·體凡》云:“樂府內(nèi)又有往題、新題之別。往題者,漢、魏以下,陳、隋以上樂府古題,唐人所擬作也;新題者,古樂府所無,唐人新制為樂府題者也。”清馮班《鈍吟雜錄》、吳喬《圍爐詩話》卷二并云:“總而言之,制詩以協(xié)于樂,一也;采詩人樂,二也;古有此曲,倚其聲為詩,三也;自制新曲,四也;擬古,五也;詠古題,六也;并少陵之新題樂府而為七,古樂府盡此矣。”從而概括了樂府詩的發(fā)展和分類。后來因為詞、曲可以協(xié)樂而歌唱,亦被稱為樂府,如蘇軾的詞叫《東坡樂府》,馬致遠(yuǎn)的散曲叫《東籬樂府》,此皆樂府之馀裔。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概念·為情造文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樂府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