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著作·詩經直解
陳子展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3年10月版。陳子展 (1898~ ) 原名炳堃。字子展,曾用筆名楚狂、何典、戚施等。湖南長沙人。幼讀私塾,即對《詩經》產生興趣。后畢業于長沙師范學校,任小學教員。大革命前夕,寄住于長沙船山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前后將近兩年,接觸革命思想,后任教于中學。三十年代初期,一度任《讀書生活》半月刊主編。1933年起任復旦大學、中國公學、滬江大學教授。建國后任復旦大學教授。“五四”運動前即立志對《詩經》作新的探索,數十年來迄未間斷。先后寫有《詩經語譯》、《國風選譯》、《雅頌選譯》、《詩經直解》、《楚辭直解》等,結合教學研究唐宋文學,寫有《唐宋文學史》。此外,還有大量論文散見于各報刊。《詩經直解》為陳氏晚年著作,是在三十年代《詩經語譯》和五十年代《國風選譯》、《雅頌選譯》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精研而成;共歷時十年,五易其稿,是一部凝結著作者數十年心血和工力的集大成之作。本書為《詩經》每一首詩所作直解均由五部分組成:正文、譯文、評析、按語和簡注,另外于每篇題下列序文。評析置于每章之后,多就本章內容和藝術作評說,或引前人議論,或自下斷語,皆簡明扼要,發人思考;有時就典章制度、地理、名物作必要考證,有時歸納章意,每章標明用韻。按語放在篇末,內容視情況而定,不強求一律; 一般不外就歷史背景、寫作時代、思想內容以及作品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器物、制度等引述歷代各家之說并加分析批評,提出個人看法。簡注包括注解和釋音,統一集于卷末。陳氏認為《詩經》是我國 “反映上古社會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涉及到當時社會的各個領域,因而要想正確理解和認識它,就不能單純地從某一個學科孤立地去進行研究,而應當從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整體上和有關各科知識的聯系上加以全面的綜合性的考察。從陳氏對于《詩經》的認識來看,不妨說,他的《詩經直解》是一部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領域和角度探討《詩經》,特別是對它的文學意義和價值進行研究的專著。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資料豐富和結構宏大的突出特點,而就其涉及之廣、包羅之全以及論辯性之強和學術性之濃來看,更為晚近以來所僅見。然而,如此規模宏大的著作,存在缺點和不足也是很難免的。縱觀全書,可以發現傳統舊學,特別是《序》、《傳》之說的影響痕跡仍在。陳氏深諳舊學,難免受其影響; 他雖從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以求掙脫這種影響,但始終未能蟬蛻凈盡,完全達到目的。突出的表現在于說詩拘守舊義。此外,陳氏深知古詩翻譯之難,認為古詩之自然、流麗、凝煉、含蓄諸特點,新體詩難于跂望,因而有“古詩不易譯為現代新體詩”之嘆。他在譯文上頗下工夫,但是,也許是由于陳氏有意追求“它的原始風味、民間氣習”之故,譯筆顯得不夠流暢、自然,使人感到不易上口。當然以上不足,對于全書的成就來說不過是白璧微瑕,從總體看來,《詩經直解》仍是一本富于學術價值的《詩經》研究專著。
上一篇:詩經研究著作·詩經百首今譯
下一篇:詩經研究著作·詩經研究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