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升庵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八十一卷,詩二十五卷,明楊慎撰。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縣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及第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以議大禮(嘉靖皇帝繼位后就如何追謚其父興獻王而展開的一場辯論),率眾同僚俯宮門請愿,皇帝大怒,被廷杖,謫戍永昌衛(wèi)(今屬云南),投荒三十余年,卒于戍所。
楊詩多為謫戍云南時所作,西南邊陲迥異中原內(nèi)地的雄麗山川、四時風光、風土民俗都在詩中有所反映,如《滇海竹枝詞》《滇海曲》《海口曲》等組詩多方面地反映了云南人民生活風貌:“金沙海見出西荒,桃竹橦華貢上方。香象渡河來佛子,白狼槃木拜夷王。”“海濱龍市趁春畬,江曲魚村弄晚霞。孔雀行穿鸚鵡樹,錦鶯飛啄杜鵑花。”(均見《滇海曲》)
楊詩中還有不少描寫處于窮鄉(xiāng)僻壤西南各少數(shù)民族受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的作品,如《海口行》寫漢官借修滇池、疏浚海口為名,而過度盤剝當?shù)厝嗣褚宰苑省!逗蠛?谛小穼憺E浚海口,反而破壞了滇池,受到大自然給予的懲罰,而受害者首先還是附近的人民。《寶井篇》《銀兵謠》寫開采寶石、銀礦給邊民帶來的災(zāi)難。也有一些詩篇反映西南少數(shù)民族由于社會制度落后而存在一些野蠻現(xiàn)象,如《蜻蛉謠》《博南謠》寫滇西頭人搶劫行商;《惡氛行》寫嘉靖六年尋甸土司安銓和武定土司鳳朝文合圍昆明,策動叛亂,詩中既揭露漢官敲撲壓榨激成此變,臨亂又無防守;又反映了土兵燒殺搶掠,民無可逃的慘狀,這些題材為歷代詩集所罕見。
楊詩前期傾心六朝,刻意追摹前人綺藻麗句,宏肆淵博,自成一格;后期融合三唐,注意到各種體制的差別。其五言較為清新,歌行風流蘊藉,七律雄深工致,以風調(diào)取勝,七絕情韻風華,頗似唐音。
楊詩對云南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楊慎、楊一清之前云南幾乎沒有詩歌作者,二楊以后,云南詩人輩出,納西族最著名的詩人木公、木增都曾受教于楊慎。
楊集《南中》《玉堂》等曾刻于嘉靖間。萬歷中四川巡撫張士佩據(jù)楊氏從子楊有仁所編之《升庵全集》刻于蜀中。
常見者有商務(wù)印書館之《四部叢刊》,據(jù)明刊本的影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全清散曲》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詞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