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唐英歌詩》新詩鑒賞
詩別集,三卷,唐吳融撰。融(?~903)字子華,越州山陰(浙江省紹興市)人。龍紀元年(889)進士,歷任侍御史、左補闕、中書舍人,進戶部侍郎。帝幸鳳翔,融不及從去,客居閿鄉,后召為翰林承旨,卒于官。
吳氏生活于政紊世亂之中,立朝為官卻庸愚懦弱,其人不足取,而吳融詩有一部分描寫了動亂,但其中也表現了作者的軟弱和缺少負責精神:“始為一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祖鞭掉折徒為爾,贏得云溪負釣竿。”(《登鸛雀樓》)這與盛唐時期王之渙《登鸛雀樓》的心態真是有天地之別了。“未知遼堞何當下,轉覺燕臺不易酬。獨羨一聲南去雁,滿天風雨到汀洲。”(《坤維軍前寄江南兄弟》)吳融的詩中真是沒有一點大話空話。黃金臺不是那么好登的,自己沒有治國平天下的資本;祖生的中流擊楫也不是輕易學來的,自己還要珍惜后半生。在戰亂面前吳融連一點解民于倒懸的精神都沒有,這也是士大夫的一種心態。吳氏表達得也很直率,并隨處可見。因此他的詩歌不可能深入反映現實,他的一些描寫動亂的作品也很浮泛:“鐵馬云旗夢渺茫,東來無處不堪傷。風吹白草人行少,月落空城鬼嘯長。”(《彭門用兵后經汴路》)有一些作品效“香奩體”,如《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箇人》《即席》等。吳詩多近體,七律尤多,屬對工整,綺麗輕俗,缺少感人力量,但時有佳句,如《途中見杏花》“一支紅杏出墻頭”,后為南宋葉紹翁寫入《游園不值》便成名作。而吳詩除此句外全詩則一般。
吳氏有詩集四卷,《宋史》作五卷。至元唐代四卷本《吳融詩集》已散佚,宋代已有《唐英集》(即《唐英歌詩》)三卷行世。明毛晉汲古閣刻本亦作三卷。此編為清代席氏琴川書屋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韓內翰別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石湖詞》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