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元詩選》新詩鑒賞
元詩總集,一百一十卷,清顧嗣立編纂。嗣立(1665~1724)字俠君,江蘇長洲(江蘇蘇州)人。
顧性嗜書,康熙皇帝南巡時進所編《元詩選》為其所嘆賞。當他再度南巡時顧以宋犖薦召試行在,被選至京師編纂《皇輿全覽》等書,五十一年(1712)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知縣,因病乞歸。
此書名“選”,而顧氏編書本意在于存元朝一代文獻。全書分為三集,初集六十八卷,二集二十六卷,三集十六卷。每集中又分十集按天干排列,從甲集至壬集(二集獨缺丁集),專收有專集之作者。初集起自元好問,收元以下一百家。二集起自段克己兄弟,收段以下一百家。三集起自麻革,收麻革以下一百家。按編者之意二集、三集從甲至壬各集要按次序插入初集相對應的各集(如二集甲、三集甲插入初集之甲集后),因此全書大體上是按照時代先后排列的。編者另擬癸集以收錄零章斷什,不成卷帙之作,但癸集并未完成,只刻了部分板片和留下了部分手卷(約有十七卷),編者顧嗣立因病而逝。書中卷首為帝王之作,各文士之卷首皆存其原集之名(《四庫全書》收《元詩選》,每集中只收作者之名,不再存集名,另外也去掉原來的天干序列,這樣二、三集俱各獨立,難以插入初集,與原編設計不合)。各家俱附小傳,并皆有評語,對于詩人或作者有所考訂,糾正以前一些選本的錯誤,使得許多不為人們所知的詩人及其事跡得以傳世。
此書搜羅宏富,蔚為巨觀。許多遺佚的詩人別集,賴編者的長年訪求得以存留。如二集徐世隆的《威卿集》、錢選的《習懶齋集》、黃石翁《松瀑集》,三集的文質《學古集》等等,為編纂《全元詩》奠定了基礎,編者稱此采元集四百余種,惜乎有所去取,不能存所得元集之貌。
此書有顧氏秀野草堂刻本,初集刻于康熙三十二年,二集刻于康熙四十一年,三集刻于康熙五十九年。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草堂雅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涇川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