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中州集》新詩鑒賞
金詩總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金元好問編纂。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秀容(山西省忻縣)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興定間進士,曾任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為金代最有成就的詩人。
此書編于金亡之后,有懷念故國,保存一代之文獻之意。共錄金代詩人二百四十九人,除卷首之顯宗、章宗兩皇帝外,從宇文虛中開始,終于其兄元好古,所錄皆為當時已經故去之人。每人各附小傳,傳中或詳細記載傳主生平,或傳述其名句,或評論品藻其詩歌,而且往往在傳中附載他人事跡,有時還對某些歷史事件作出判斷,從這些可見此書的史料價值。其入選作品基本上反映了金朝詩歌近百年來發展變化狀況。一些反映民生疾苦、民族矛盾和金朝歷史上重大事件作品都得以入選,所以金朝一代可傳詩詞可以說是囊括殆盡。正如當時家鉉翁《題中州集后》所云:“暇日獲觀遺山元子所裒《中州集》,百年而上,南北名人節士巨儒達官所為詩與平生出處大致,皆采錄不遺。而宋建炎以后,銜命見留與留而得歸者,其所為詩與大節始終亦復見記。”其缺點是對于一般詩歌作者則多有遺佚。郭元釪編《全金詩》,其數目為《中州集》三倍。另外因為元好問編此書時參考了魏道明的《國朝百家詩略》,有些地方是直接采用,因之其體例有前后不一之處。因集中所收錄詩人多生活在中州一帶,故名曰《中州集》。
此書有元代武宗至大三年(1310)刻本,清末民初誦芬室曾據此本影印出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年又以此本為底本,校以明刊汲古閣本,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榕城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葚原詩說》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