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毛詩稽古》新詩鑒賞
《詩經》注本,三十卷,清陳啟源撰。啟源字長發,吳江(江蘇省吳江縣)人,精研經學歷時十四年,而于康熙丁卯(1687)成此書。
陳氏以復興漢學,排擊宋學而自命,其論詩以《毛傳》為本,其所辯正者以朱熹《詩集傳》為多,次及歐陽修《毛詩本義》、呂祖謙《讀詩記》、嚴粲《詩緝》。前二十四卷依次說詩,不載經文,但標篇目。其中訓詁依《爾雅》、題解依《詩序》,詮釋內容則參照毛、鄭,由此進而推求詩義,重新解釋毛詩。從二十五卷到二十九卷為《總詁》,其中分《舉要》《考異》《正字》《辯物》《數典》《稽疑》六部分。《舉要》完全肯定《詩序》,他說:“詩有小敘猶《春秋》之有《左傳》”,毛序之有“齊、魯、韓猶《左傳》之有公、谷。”書中“引證之書,必明著于編”“凡有辯證,必述原書”。對于“不知者闕疑”,不隨意妄論。后《附錄》一卷,統論“風”“雅”“頌”意旨,也有所創獲。在書寫時多用篆文,以存古義。此書也有時以佛家和道家之說解詩,如在《附錄》卷中提到“捕魚之器”時說:“俗敝民訛,機巧日滋,肆為不仁之器,殘害水族,是可嘅也。夫此廣殺物命,恬不知怪,非大覺緣果之文,豈能救之哉!”陳氏著此書標志著漢學與宋學在《詩經》研究領域分道揚鑣,自此清代乃有漢學。
書未能及時出版,清乾隆間收入《四庫全書》。手稿在龐黼廷家,嘉慶間龐氏刊刻出版。
常見者有道光間學海堂《皇清經解》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南曲次韻》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金淵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