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體裁·叢書
各種單獨著作的匯刻或匯集。編刻叢書始于南宋后期,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叢書是南宋寧宗嘉泰元年 (1201)、俞經編刻的《儒學警悟》,收入宋人著作六種。“叢書” 之名,最早出現在明代,如程榮編刻的 《漢魏叢書》。編刻叢書在清代達到高峰,不用說官修 《四庫全書》 成為古今規模最大的叢書,就是私家匯刻的各種叢書也令人目不暇接。叢書的種類很多,專門性的叢書如 《十三經注疏》、《宋六十名家詞》、《二十四史》 等,綜合性叢書如 《知不足齋叢書》、《四庫全書》等;有以地區為中心的郡邑叢書如《畿輔叢書》、《安徽叢書》等; 有以時代為限的叢書如 《漢魏叢書》、《唐宋叢書》等; 有以某人的全部著作編成的個人叢書,如《船山遺書》 (王夫之)、《章氏遺書》 (章學誠) 等。民國年間編印的古籍叢書,如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初編》等,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再版。叢書的最大功能,一是給學者提供方便,一是使許多古籍得以保存。漢魏的古書,唐宋的野史、雜著,明清的別集、筆記等,有的沒有單行本,有的雖有單行本卻早已失傳,或留傳甚少,十分稀見。特別是篇幅短小或未完成的著作,單獨刊印比較困難,但編入叢書后,卻得以保存下來。據統計,目前尚在的各類古籍叢書多達兩千七百九十多種,這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寶藏。上海圖書館1959年編的三大冊 《中國叢書綜錄》,為現代讀者最有效地利用這些叢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第一冊總目,用以檢索每種叢書所收書目,第二冊子目,用以檢索各種古籍收在哪些叢書中,第三冊索引,按四角號碼編排,并附有部首和漢語拼音索引。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上帝
下一篇:禮俗學·節日·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