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體裁·起居注
史官撰寫的皇帝言行錄。采取編年體的形式,逐日逐月加以記載。“起居注”起源甚早,《漢書·藝文志》: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 《春秋》,言為 《尚書》。” 這可以看作是 “起居注”的濫觴。據(jù) 《隋書·經(jīng)籍志》,名符其實的 “起居注” 始于西漢武帝,時有《禁中起居注》,東漢明德馬皇后撰有 《明帝起居注》,《隋書》 又說: “漢時起居似在宮中,為女史之職。” 魏晉以后,“起居注”改由著作郎執(zhí)筆。到北魏時,始正式設專官,稱 “起居注令史”,負責撰寫 “起居注”。后代沿襲了這一制度,歷朝皇帝都設有專官來記錄皇帝日常的言行。“起居注” 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史”,但卻是最原始的史料,皇帝駕崩之后,就由史館根據(jù)其“起居注” 編纂成 “實錄”,“實錄”成書后,“起居注” 也就被焚毀,故歷代的 “起居注” 后世皆見不到。即使在當時,“起居注”也是 “絕密檔案”,甚至連皇帝本人也不能親睹。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保證 “起居注” 的真實性。據(jù) 《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曾對負責撰寫 “起居注” 的褚遂良說: “卿猶知 ‘起居注’,所書可得而觀乎?”褚遂良當即拒絕: “史官書人君言動,備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 唐太宗又問: “朕有不善,卿亦記之耶?” 褚遂良回答: “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宋代以后,“起居注”得讓皇帝本人過目,史官忌諱也越來越多,不敢有聞必錄,而只采錄敕旨,虛應故事,“起居注” 的真實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上一篇:倫理學·品格·貳臣
下一篇:宗教學·佛教·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