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古木怪石圖
北宋蘇軾作。長卷,紙本,水墨。蘇軾(1037~1101),宋代大文學家而兼擅書畫,其書法遺跡甚多,而畫跡只有《古木怪石圖》、《枯木竹石圖》、《瀟湘竹石圖》傳為其作品。本圖畫面十分簡單,古木右倚,屈曲奇立,而怪石盤踞左下角,有細竹叢生其旁。畫石并非因物造形,而是筆意盤旋之中,凝聚著一團耿耿不平之氣;畫古木則像另有一股浩然氣脈,由樹干而權梢,突破了扭曲盤結,沖向昊天。這樣就使畫面體現出由斂而放、由內而外的主體精神力量。氣勢雄健,確是“怪怪奇奇”,充分反應了畫家提倡寫意,反對片面追求形似,主張抒寫胸臆的繪畫美學觀,對后世文人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不忽視形式技巧,墨色多變化:石塊以枯淡為骨、潤淡為邊,濃墨的竹葉襯出石緣;古木由根及梢用墨枯中單潤,助長生發感;且行筆迅疾、取勢不惑。尤其以書入畫,畫石用飛白,畫竹用楷、行的撇、捺、豎、橫,而稍加變化,畫古木用折釵、屋漏痕,大都隨手拈來,自成一格。此圖又稱《木石圖》,無款印,據卷后劉良佐、米芾題詩定為蘇軾手筆。圖錄于《中國繪畫史圖錄》。
上一篇:小說·變文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古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