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茅店塾師——魯游隨筆之三
《茅店塾師——魯游隨筆之三》:跨出了狹籠似的騾車,我和M君走進曲阜縣城的一家茅店。雷鳴驚耳的輪聲在街頭寂滅了之后,我的被擾亂的心才漸漸平靜起來。十八里長途的車行的顛頓,在一個缺少坐這類古車經驗的人看來,雖說充滿了異樣的情趣,然而身體也彀①疲乏的了。黃沙輕輕撲面的時候,使我們想到托爾斯泰的 《風雪》(The Snowstorm),沙塵與雪片,騾車與驛站馬車,暑氣逼人的永晝與黑茫茫的長夜,無不有幾分相似,幸運是我們沒有迷路,而且終于安抵旅舍了。旅舍對于一個辛勞的客人,有時他需要它一如沙漠中的綠洲。我們一望見那小小的鋪面,橫寫的白字招牌,和那店主和藹可親的臉,身心便輕松了許多,不由得發起笑來。
伙計一面給我們搬運行李,一面也望著我們默默微笑。因為我們在進城的時候,各買了一頂尖頂六棱的農民篾笠戴在頭上,面貌又稍稍黧黑,宛然兩位曲阜土著;不過身上仍舊穿著襯衫和西服褲子,遂形成一種古怪的裝束。
我們的宿舍是一間像佝僂②老人似的茅草房,里面的大小,類似船棚。窗戶大約是為了充分地吸收空氣起見,便采用十分簡便的建筑法,把幾根木柱很稀疏地嵌在墻中間。因為離廁所不遠,綠豆蠅和飯蠅自然便開起隊伍,襲進這沒有防御工事的要塞,叮在墻上各處; 興會③所至,它們也不惜翱翔著擾亂室內的寧靜。窗戶的木欄又是熱氣輸入的最便利的孔道,把屋子變成了火上的蒸籠。一張條桌和兩張大床已經占據著全屋面積四分之三,人只能在床桌之間佇立④或者坐下。我們匆匆把一切安置妥當,洗洗臉之后,夜色卻慢步輕移地籠罩上來了;伙計拿進來一盞煤油燈,照著我們吃干面包當晚餐。這時蚊子也乘機成群嗡嗡地從床下鉆出來。忘記了帶蚊香,想不出什么驅蚊的方法,只好硬著頭皮,聽憑它們的狂吮⑤。汗水將我們的全身都濕透了,脫下襯衫,僅僅穿著一條短褲;這樣,反而給蚊子以更多的更好的機會。
后來,我和M君一個端著燈,一個拿了兩個凳子,逃到院中來了。一面是蚊子的進攻太猛烈和熱得難受,一方面由于M君突然發現了滿墻的臭蟲的血跡。大家都知道即令睡,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誰也不會得安眠的,反不如趁早遷避到另一個安全地帶去。但是在那小院中因為擺上幾盆花,所剩的空隙已經不多,這時卻早有了一個人光著臂膊鋪了一床席子,躺在那里。
“伙計!”M君大聲喊著,不去辨別是誰,意思是在讓他挪開,騰出一點地方來。
那個人并沒有睡著,正在扇著芭蕉扇,毫不理會。
M君繼續著命令:“伙計,起去! 我們要在院子坐一坐,房里太熱。”
“俺不是伙計!”一個倔強的回答從地下躍起來。
我們把燈放在花盆邊的凳子上,才看出來對方是個頭上盤著辮子的白胡子老頭。M君很難為情,借故走向街門去了。我卻拿了一個凳子打橫坐著,在燈下趕看一本英文的《泰山指南》;在北平和車中,我都沒有來得及看一個外國朋友送給我的這本書。
那個老頭子,顯然也是富有好奇心的人,忽然翻身坐起來,鼓著眼睛問我道:
“你念的是什么書?”
我正在翻閱著那本書的插圖,沒有把他的話聽進去。
“把你念的書念幾句給俺聽聽,是不是圣書? 我們這條街上差不多見天晚上都有人說圣書。”
我把書合上遞給他看。他很正經地從裹肚內取出一副老光眼鏡來戴上,拿過書去只瞥了一瞥,馬上就還回來,翹著嘴,很不滿意地說:
“這是洋書俺不看,俺也看不懂。”
把眼鏡收好,接著又搖晃了一下他那道士似的腦袋,看樣子絕不像農工一類的人物。他的意思之間,是我不應當拿和他素昧生平的洋書來刁難他,另一方面則表示著鄙夷的態度。
M君躲過了剛才誤認的自擾,聽見我和這位老人說話,連忙走回來了,交著臂蹲在地下。老頭子神氣并不顯得粗野,在我們眼中越來越溫文;不過個性很倔強,這大約正是一般山東人的本色。在黯淡的燈光底下,隱約可以看出他的飽經世故的三角形臉上,布滿著憂郁的成分。鼻子發紅,也許是喝酒太多的緣故。他扇了幾下扇子,又問M君道:
“你們都是學堂的吧?”
“不錯,俺們是學堂的。”M君學著山東腔調回答。
“俺的兒子也是在濟南上學堂。” 老頭子表示上學堂的不足為奇,而且這種人是他生平最看不起的。
“盡念洋書,俺不叫念咧,俺叫他回來咧,俺叫他做莊稼,也不叫念咧。為什么學堂里不念經書呢?”
“為什么一定要念經書?”我這樣反問道。
“生在孔子的地方,不念經書!”他提出一個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答復。
M君忍不住抿著嘴笑了起來。老頭子眼睛尖,早已看見了,大聲指斥道:“笑什么? 我問你,四書你背得上來嗎,你笑! 我們這兒衍圣公⑥是念經書的,他是孔子的后代,大家都應該拿他做模范。他從前也請兩個老師,一個教經書,一個教科學;如今專門念經書,把教科學的老師辭了。這個俺贊成,把經書讀通了,什么不會! 還念啥科學!”
我們對于這個問題是沒有法子再辯論下去了,因為是在圣地,而且遇見這樣一位敬圣崇經的老人,他又有著一副鯁直的心性。除了順從他的意旨之外,事實上就缺少任何勸說方法。M君少年氣盛,雖然露出激昂憤慨的神氣;我卻力持鎮靜,并且暗地里用腳踩他,制止他的輕率的發言。對方因為我們的沉默,便以為已經說服了我們了,嚴肅的臉色漸漸變成笑容,問我們道:
“你們兩位都是從濟南來的?”
“不是,我們從北平來。”M君應。
“唉! 難得! 難得!” 老頭子贊嘆著說。“你們是來朝拜孔林⑦的吧? 總算得尊敬先圣的了。如今像你們這樣的人有幾個! 各處地方都去過沒有?”
我說:“打算明天早上才去。”
“好極了,早上去不熱。你們念書的人不要忘記孔子,沒有他的四書五經,不用說你們學生,中國早就亡了。到大成殿⑧同孔林,你們都要磕頭才能表示尊敬啊!”
M君低聲竊笑。我卻假妝板著鐵一般的面孔,連忙答應。在院中坐了一個多鐘頭,我們想起明天還要到各處游覽,不能不先休息一下,還是進屋去了,在蚊蟲擾攘中終于昏睡了幾點鐘。
第二天早晨,我們起來,院中的那位崇經老人已經出門了。問起伙計,才知道他姓秦,從前是教私塾的,如今因為縣里開辦學校,便閑下來了,他和店主是親戚,所以暫時寄住店內。后來我們游覽了孔廟孔林回店之后,因為瞭然了他的身世,很想再會他一面,一直到下午我們離開曲阜縣城的時候,這位老人都沒有回來。
(原載1934年8月23日《文史》第1卷第3號)
【賞析】
《茅店塾師》選自蹇先艾的散文集《城下集》。這是作者在1934年游山東時所寫下的一組游記中最優秀的一篇,也基本上代表了蹇先艾散文上所取得的成就。
在這篇散文里,作者著力為我們刻劃了一位“敬圣崇經”的老人。這位姓秦的老先生生活在孔圣人的故鄉,原來是個教私塾的,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對孔夫子、四書五經有一種特別的留戀、推崇乃至膜拜之情。因為縣里開辦了學堂,所以只能閑下來,生活無著,寄居在親戚的旅舍里。學堂敲掉了他的飯碗,他也就不免對學堂憤憤然起來。而這一切都必然和進學堂接受新知識的青年人發生根本性的沖突,從而展開了一場妙趣橫生的小小的“論戰”。通過這場簡短的對話,一個善良、倔強、盲目而又愚昧保守的老人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了我們面前。
崇經老人飽讀經書,自信“把經書讀通了,什么不會! 還念啥科學。”所以他對經書以外的書一律加以鄙夷和嘲諷,對冒犯經書的行為一律加以斥責,對科學和進步則抱著一種敵視的態度,拒絕接受新事物。儒家思想的毒素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他的骨髓之中,成為他知人論世、立身處世的道德規范,過著一種迂腐可笑的生活。作者塑造這樣一個人物,通過揭示這位孔夫子的孝子賢孫可笑的生活和日趨沒落的結局,既使我們看到儒家思想對傳統知識分子毒害之深,也使我們從青年一代身上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新的希望,認識到時代潮流的不可抗拒性。當然崇經老人和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都是封建傳統文化的受害者。他們本身并非是統治階級的一員,在他們身上還保留有正常人的傳統美德,所以作者對他們的諷刺是善良的、和藹的。既盡情嘲諷他們荒唐可笑的言談舉止,也盡力挖掘他們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所以這一形象是可笑的,但絕不是可憎的;是可悲的,也是可憐的。
作者對崇經老人的塑造是頗具匠心的。既有對人物肖像的傳神勾勒,也有作者對老人的直觀評價,還有伙計簡單明了的側面介紹。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富有個性特點的對話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當M君叫老人挪開地方時,他先是繼續“扇著芭蕉扇,毫不理會”,接著用“俺不是伙計!”一句硬梆梆的話把M君頂了回去。當M君得意地說“俺們是學堂的”,老頭子立即接上一句:“俺的兒子也是在濟南上學的。”當場給了M君一悶棍,充分體現了老人倔強的性格、自尊自重的心理和對M君的極大的蔑視。而當老人得知“我們”是從北平來的時,又轉而大為高興。又是傷今感懷,又是殷殷叮囑,流露出對“世風日下”的無限憂慮和對孔子的無比崇敬之情,同時語調中也不自覺地流露出對自己日趨沒落的無限感慨,鮮明地表現了老人善良、迂腐的一面,可笑而又可哀。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吸收了我國傳統文學的在行動中刻劃人物的長處,抓住富有特征的細節,著墨不多,卻繪聲繪色、神貌畢現。如當老人看到“我”看書時,“忽然翻身起來,鼓著眼睛”問我,當“我”把書遞給他時,他先是很正經地取出一副眼鏡戴上,但拿過書后只“瞥了一瞥,馬上就還回來,翹著嘴”,又“搖晃了一下他那道士似的腦袋”,這一系列的動作把老人對圣書的無比仰慕之心和對新學的鄙夷態度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出來,老人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給人很深的印象。
簡潔、精確、生動、幽默的語言是本文的第二個特色,蹇先艾深受魯迅文風的影響,擅長白描,以極簡練明快的語言樸素地、明朗地描畫出事物的主體特征。全文由簡短精練的語句組成,一方面明白如話,通俗易懂,另一方面用字準確生動,又似千錘百煉。宛如無伴奏的清唱,有一種樸素自然的本色美。如文中對崇經老人燈下容貌的幾句簡短的勾勒,雖然只是寥寥數筆,卻鮮明地反映出老人窮困潦倒的處境,簡潔生動。而文中詼諧幽默的描述和對話則給全文帶上了輕松、活潑的色彩,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使人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
這篇散文文字樸實無華,敘事井井有條,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結構完整,有很高的藝術性。如在崇經老人的塑造上,作者先通過M君的誤認,突出老人性格中最主要的一點——倔強,然后用關于讀經尊孔的一段對話,進一步刻劃出老人迂腐、保守、可笑的思想觀點,完成了對老人的總體塑造,最后再在結尾(用一段)補敘老人的概況。這樣不僅使我們對老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印象,而且起到了進一步揭示主題的作用,精練而含蓄。顯示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丁永強)
上一篇:現代散文欣賞·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下一篇:現代散文欣賞·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