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嗣成》評價|簡介|文學主要成就|作品風格
要了解元代雜劇和散曲,有幾本書是必須要讀的,其中就包括鐘嗣成的《錄鬼簿》。
元代雜劇和散曲作家,絕大多數社會地位都不高,而雜劇散曲雖然在元代非常受歡迎,但地位又遠遠不及正統的詩文,所以,有關這些作家的生平事跡,流傳下來的卻很少,給后人研究元雜劇和散曲帶來很大的困難。鐘嗣成的《錄鬼簿》記載了他之前和與他同時的一些著名戲曲家的生平資料和創作情況,雖然比較簡略,但卻非常珍貴,是研究和學習元代戲曲必讀的書之一。
鐘嗣成本人也是一位雜劇和散曲作家。他自己的生平資料也非常少,就連他的生卒年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大概生于1280年前后,死的時候應該已經超過八十高齡了。他字繼先,號丑齋,杭州人,祖籍大梁。“累試于有司,命不克遇”(元朱士凱《錄鬼簿后序》),大概做過很短一段時期的江浙行省椽吏。《錄鬼簿后序》說他“從吏則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他的一生,也就是優游市廛,以寫雜劇和散曲為樂了。
鐘嗣成編有《章臺柳》《錢神論》《蟠桃會》等雜劇七個,今皆不傳。今傳散曲有小令五十九、套數一。
鐘嗣成與許多元曲家一樣,仕途不順,但他不像其他人一樣大談清高,大談隱逸,實際上是博取的另一種名。他是既不能仕而為官,就干脆退而為民。他不希慕凌煙圖像,也不希慕嘯傲山林,他就老老實實地生活在市井,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市民,當然,是一個以玩世對抗社會不平的市民。
鐘嗣成的散曲,以自嘲嘲世,他甚至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悲田院(又叫“卑田院”,是歷代建立的專門收容貧兒乞丐的機構。唐代叫“悲田養病坊”。蘇東坡就曾經說自己能雅能俗,“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乞兒。他有三首〔正宮·醉太平〕(錄二):
俺是悲田院下司,俺是劉九兒宗枝。鄭元和俺當日拜為師,傳留下蓮花落稿子。搠竹杖繞遍鶯花市,提灰筆寫遍鴛鴦字,打爻槌唱會鷓鴣詞,窮不了俺風流敬思。
風流貧最好,村沙富難交。拾灰泥鋪砌了舊磚窯。開一個教乞兒市學,裹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系一條半聯不斷皂環絳,做一個窮風月訓導。
這是典型的元代人由避世而玩世的人生態度的表現。所以,就連被元人說過無數遍的隱逸高人,如范蠡、陶淵明、張翰、邵平、林逋等,在他的眼中都只是為了清高虛名而存在的。他在〔雙調·凌波仙〕中寫道:
菊栽栗里晉淵明,瓜種青門漢邵平,愛月香水影林和靖,憶莼鱸張季鷹,占清高總是虛名。光祿酒扶頭醉,大官羊帶尾撐,他也過平生。
他還有十首〔雙調·清江引〕,每一首都以“早尋個穩便處閑坐地”結束。說了伯夷、叔齊、屈原、陶淵明、俞伯牙、鐘子期、范蠡、接輿、韓信,最后的結果,就是那個“早尋個穩便處得閑坐地”。他可以說是把名、利二字看得十分透徹:
利名假饒爭到底,爭得成何濟。誰為刎頸交,那是安窠計。早尋個穩便處閑坐地。
他有好多以“四”為一組的散曲,包括“四時”春、夏、秋、冬,“四景”風、花、雪、月,“四福”富、貴、福、壽,“四情”悲、歡、離、合,“四別”敘別、恨別、寄別、憶別。其中有許多是文人雅士不屑于說,不屑于寫的,正好表現了他市井作家的本色。
鐘嗣成的題情之作也與眾不同,大膽,真率,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但又語不涉斜邪。比如〔雙調·沉醉東風〕:
聽不厭鸞笙象板,看不足鳳髻蟬鬟。按不住刺史狂,學不得司空慣,常不教粉吝紅慳。若不把群花恣意看,飽不了平生餓眼。
鐘嗣成的散曲中有二十首〔雙調·凌波仙〕,有十九首是吊元代曲家如宮大用、鄭光祖、曾瑞清、沈和、睢景臣、喬吉等人的,也是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上一篇:《鄭光祖》評價|簡介|文學主要成就|作品風格
下一篇:《馬致遠》評價|簡介|文學主要成就|作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