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建安詩歌·曹植》鑒賞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依郭沫若說),曹丕同母弟。封陳王,謚曰思,故后世稱“陳思王”。他少即工文,才大思麗。“其作五色相宣,八音朗暢”(沈德潛語)。謝靈運曾經認為:天下才共一石,陳王獨得八斗。早年頗為曹操寵愛,一度欲立太子,后因子建“任性而行,不自雕勵”,終于失寵。及至曹丕、曹睿(丕子)相繼為帝,備受猜忌壓迫,一再貶爵徙封。過了11年的孤獨困頓的軟禁式生活,只活到41歲就病故了。
曹植創作,以曹丕稱帝為界,可分前后兩期:前期作品大都描寫鄴都的安逸生活和建功立業抱負,有奮發進取精神(當然,也有一些無甚深意的游宴酬答之作);后期作品充滿憤激情緒,其中也有揭露統治者內部矛盾的詩篇。《詩品序》說,“子建為建安之杰”,他確是建安時代的代表詩人。曹植現存90多首詩歌,60多首基本上是五言詩。他的詩歌抒情性特強,個性鮮明,繼承和發展了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詩歌風格清新壯健,語言精煉,辭采華茂,“以情緯文,以文被質”(沈休文語)。他的大量五言詩作,為我國五言詩的發展起了奠基的作用。同時,他也善于辭賦,著名的《洛神賦》就是代表作。原有集,今已佚。今傳的較好注本有《曹集詮評》(清·丁晏編)和黃節《曹子建詩注》。
上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文人詩歌·庾信》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李商隱》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