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的內容·宋代詩歌·附述:宋代理學詩
兩宋理學詩亦頗有特色。理學即道學,近人又有稱新儒學者。理學詩的特點是以詩言理,注重詩教。宋初道學“三先生”已有此傾向,而濂洛諸子凡為詩者,專言性命道理。南宋理學大昌,理學詩也日漸興盛。南宋金履祥編《濂洛風雅》集,《四庫提要》云:“自履祥是編出,而道學之詩與詩人之詩,千秋楚越也?!痹娙酥娨郧轫嵰馊橹?,道學詩以義理心性為尚。理學家視詩為道之載體,為教化之具,為明德之言。其詩中即便有山水花鳥等物象,也是理的表征。這有點像東晉時的玄言詩,但他們的理實乃儒、道、釋雜糅之理。比如程顥《秋日偶成》二首之二:“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边@是理學詩中較為可讀之作。理學家作詩主張溫柔敦厚,推崇“孔顏樂處”,“曾點意思”,以及陶淵明的平淡風格。
宋代理學詩較出色者,當推邵雍和朱熹。無論詩的數量還是藝術水準,他們都是理學詩派之最可關注者。邵雍是理學詩的創始人,朱熹則是理學詩的集大成者和最優秀者。但是邵雍幾乎將詩“變為惡道”,朱熹卻“不墮理障”(《雪橋詩話》載吳云語)。邵雍的詩基本是將自己對義理性命的思考用押韻的方式說出來,傾向是“安樂”,即安貧樂道;風格是直白隨意。今存其詩一千余首,讀來讀去,只覺得他反復思考權衡的主要是仕與隱的利弊得失問題,而且思考得并不高深,也不怎么超脫,甚至有未脫俗念之嫌,因而他的“安樂”之詩多少有點做作,有些言不由衷。他寫得比較好的一些詩也還可讀,但比朱熹的詩相差甚遠。朱熹不僅是了不起的大思想家,也是相當不錯的詩人。他的詩頗有可讀性,雖多言性理,但并不違背藝術規律,比如《春日》和《觀書有感》等。他常常登山臨水,吟風詠月,頗有詩人情致,比如武夷泛舟、衡山踏雪之作,皆富風情。后世詩論家往往譏評理學詩,固然有道理,但理學詩在宋代頗有影響,尤其南宋時期,“詩人篇什往往‘以詩為道學’,道學家則好以 ‘語錄講義押韻’成詩。堯夫擊壤,蔚成風會”①。
注釋
① 錢鍾書《談藝錄》第545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
上一篇:遼金元文學·金元雜劇·金元諸宮調·金元諸宮調的起源和發展線索
下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總集·附述幾種唐詩詩事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