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文學的內容·先秦兩漢文學思想·先秦文學思想·屈原的文學思想
屈原所在的楚地有其大不同于北方的美學特質,但由于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的交融滲透,北方的儒家文化又對其產生很深的影響,因而屈原的文學思想兼及二者。
屈原的思想整體上是以儒家為主的,主張積極入世,倡民本,重仁政。“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然而現實生活中君王昏庸,讒佞當道,詩人滿腔憂憤無從瀉導,便轉而借文學一吐心曲,“發憤以抒情”(《九章·惜誦》)成為其創作的根本動因。屈原反復在作品中強調才能志向不得舒展,因此要“陳志”,且永不變此志。詩中深沉悲壯激越的情感已經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的原則。“發憤抒情”說在司馬遷那里得到了繼承和擴展。
在文學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上,屈作又顯示了濃重的楚地文化風味。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班固《漢書·地理志》),其藝術多與巫祭相關,帶有奇幻、飄逸、艷麗、深邃的美學特征。這種審美風尚同樣體現在屈作中,即重視語言的鋪排、繁富、跳宕,又注重色彩的視覺沖擊,力求表現語言的外在形式之美,以配合對內在美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作品中上天入地、飛廉奔屬的形象描寫,又顯示出奇幻的浪漫特征。楚辭直接影響了漢大賦的生成。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別集·寒山
下一篇:宋代文學與文學傳統·宋詩與文學傳統·山水田園詩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