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的內容·宋代文言小說·宋代的志怪·《夷堅志》
南宋的文言小說,以志怪創作為主流。其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就是洪邁的《夷堅志》。
洪邁(1123—1202),字景盧,號容齋,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自幼博極群書,從二兄試博學宏詞科,只有他沒有錄取。直到紹興十五年(1145)才登第,歷任知州、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終以端明殿學士致仕。洪邁在朝中以敢于讜言著稱,又“以博洽受知寧宗,謂其文備眾體”。他“廣見洽聞,多著述,考試辨正,并越常流”。“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旁行,靡不涉獵”(《宋史·洪邁傳》卷三七三)。著有《容齋隨筆》和《夷堅志》。
《夷堅志》,原書為420卷,分別為本志200卷,支志100卷,三志100卷,四志20卷。洪邁自紹興年間開始著書,至嘉泰初年絕筆,其間達60年之久。原書至元代就已經散佚,今僅存二百多卷。
書名為“夷堅”,取《列子·湯問》中有“夷堅聞而志之”一語,稱夷堅為博物之人,能記怪異,這說明此書是專門記載異聞的,而洪邁的任務就是“聞而志之”。此書“顓以鳩異崇怪”為宗旨,凡天下奇事異聞,都在收羅之列,即便是道聽途說,語焉不詳,他也要筆之于書。洪邁發動了親朋好友、“群從姻黨”(《支志序》)都來提供奇聞,許多士大夫也積極參與,竟然有“千里寄聲”者(《乙志序》),前后參與者達數百人。據說洪邁因急于成書,對所收故事,往往不加抉擇,甚至大量抄錄前人時人的現成著作。有人取《太平廣記》中之事“改竄首尾,別以名字以投之,至有數卷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夷堅志》),洪邁也都收入。宋末的周密因此批評他“貪多務得,不免妄誕”(周密《癸辛雜識·序》)。
盡管如此,《夷堅志》卷帙之巨大,故事之浩繁,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都堪稱集神怪故事之大成,幾乎是續編了一部《太平廣記》。這是《夷堅志》最重要的特點。正因其多,所以其中新鮮有味、令人可喜可愕的好故事數量也就十分可觀;尤其是那些取材于市井委巷的以平民百姓生活為內容的故事,往往帶有質樸通俗、新奇活潑的特征,為《夷堅志》平添了許多異樣的光彩和生氣。如果說宋人志怪也如傳奇一樣,表現出明顯的通俗性,那《夷堅志》也是一個例證。
在筆法上,洪邁恪守史家紀實的傳統,以傳信為務,追求古樸簡潔,不喜辭藻繪飾。各篇一般都“偏重情狀,少所鋪敘”①,基本上是六朝志怪小說的遺風。盡管如此,書中還是有一些情節委婉、篇幅較長的作品,也可以說在其中運用了一些傳奇的手法。如《甲志》卷一七《解三娘》《乙志》卷四《張文規》《志補》卷二的《義倡傳》,原都為單行的傳記。還有一些涉及軼聞、掌故、方言、民俗、醫學等足資考證的材料,都不關怪異,值得重視。
《夷堅志》在洪邁生前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廣受推崇,多次刊印。當時以及以后的說話藝人把《夷堅志》當作必讀的工具書,極為重視。從整個中國文學史的角度來看,《夷堅志》也對宋代以后的戲曲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元明的多種文言小說匯編從《夷堅志》中選材,更重要的是,書中的大量素材和構思被編為話本和戲曲??梢哉f,《夷堅志》對中國小說戲曲的影響,遠遠超出以往任何一部志怪小說集。
注釋
①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11篇《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上一篇:清代文學與社會文化·清代刻書、藏書與文學·內府整理編印文學總集、別集·《四庫全書》保存文學典籍
下一篇:先秦兩漢文學·先秦兩漢文學思想·先秦文學思想·《易傳》的文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