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明清·《金瓶梅》為集體創作說
《金瓶梅》是由作家個人創作的,這個問題在相當長時間內無人提出質疑。人們通常認為,《金瓶梅》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由以民間集體創作為主流的階段向以文人個人創作為主流的新階段的轉變。一九五四年,潘開沛首先提出“集體創作”說。他在《金瓶梅的產生和作者》一文中指出,《金瓶梅》不是象《紅樓夢》那樣由一個作家來寫的書,而是象《水滸傳》那樣先有傳說故事、短篇文章,然后才加工成長篇小說的。這就是說,它不是哪一個“大名士”、大文學家獨自在書齋里創作出來的,而是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里的許多藝人集體創造出來的,是一部集體創作,只不過最后經過了文人的潤色加工而已。他的根據主要是:第一、《金瓶梅》是一部平話,原來就是說書人自己編的,《金瓶梅》中幾乎處處都可以看到說書人自己的語調。第二、全書每一回都穿插著詞曲、快板、說明,這也是說書的特征。第三、縱觀全書,存在不少內容重復、前后矛盾、不連貫、不合理的情況,也可證明此書是許多說書人在不同的時間或相同的時間內個人編撰和互相傳抄,不斷修改、補充、擴大、演繹的結果。第四、從全書的結構、故事和技巧來看,也可以看出是經過許多人編撰續成的。徐朔方贊同此說,認為《金瓶梅詞話》“不是個人創作,它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一樣,都是在民間藝人中長期流傳之后經作家個人寫定的”,并進而論證它的寫定者便是李開先(《<金瓶梅>的寫定者是李開先》)。
上一篇:隋唐五代·《赤壁》主題之爭
下一篇:隋唐五代·《長恨歌》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