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集。三十三卷。明胡震亨撰。胡震亨(1569—1645),字孝轅,號遯叟、赤城山人。海鹽(今屬浙江)人。萬歷舉人。曾任固城縣教諭、合肥知縣、定州知州、兵部員外郎等職。家多藏書,曾輯《唐音統簽》十集,前九集皆錄唐詩,間加評騭。該書即是其中的第十集,故稱“癸簽”。
《唐音癸簽》多輯錄有關唐詩的研究資料,也加入自己的論斷。分七目:卷一為體凡,論詩體之變遷及聲病等;卷二至卷四為法微,內有統論,主要論述詩歌創作的比興體格等必用的表現原則,并談及字句、偶對、用事等利弊;卷五至卷十一為匯評,按時代、體裁、題材等分別集諸家對唐代詩人和詩作的評論;卷十二至卷十五為樂通,專談詩與樂曲、舞曲等關系;卷十六至卷二十四為詁箋,專門解決唐詩的名物典故等疑難問題;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為談叢,專談唐代詩人的遺聞軼事;卷三十至卷三十三為集錄,內錄唐別集、總集卷數及詩話,并考辨集中的偽作與注釋等。
由于《唐音癸簽》搜集了大量的古代詩話材料,所以有些今已散佚的珍貴資料,如趙璘、徐獻忠等人的評語,均因它而得以保存;而胡震亨本人也是在詳細占有資料的基礎上,對唐詩進行了精心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提出了許多較為客觀公允的見解與評價。除詩之外,他對其他與詩相關的著作也進行了評議,如評詩話,他說:“宋人詩不如唐,詩話勝唐,南宋人及元人詩話,又勝宋初人。”又說:“明興,說詩者以博推楊用修,以雅推徐昌谷,以俊推王弇州……近代談詩,集大成者,無如胡元瑞。”他對胡應麟如此推崇,因此書中引他的評語也最多,在書的體例上也曾受到《詩藪》的一些影響。
《唐音癸簽》雖然綱舉目張,體大思精,引征廣博,資料豐富,但也有體例不統一之處。就拿引用資料這點說,或居條目之前,或居條目之后;或列書名,或舉作者,或稱字號。如王世貞的引語,出處或稱元美,或稱弇州,或稱長公,或稱《藝苑卮言》,極為散亂。再則,明人引書,多逞臆改竄,不盡忠于原作,胡震亨也有此陋習,他曾批評楊慎“搜隱摘奇,往往任胸援引,非必盡確”。但他自己所引各書資料,也往往妄加改動,或剪裁顛倒,或斷章取義,錯會原意,或展轉引用,以甲為乙,凡此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便如此,此書仍是今天研究唐詩的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
在萬歷時尚未成書。邵懿辰等一直以為有明刻本,但今人周本淳則以為最早的刻本應在清順治十五年(1658)之后,康熙之前。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曾據清初刻本標點排印發行。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又加訂正再版,然標點方面訛誤尚多。后周本淳又重加校訂,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1984年再版,這是目前比較易找而又完善的一個本子。
上一篇:詩藪
下一篇:薑齋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