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二十卷。明胡應麟撰。胡應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號石羊生,又號少室山人。蘭溪(今屬浙江)人。萬歷舉人。筑室山中,聚書四萬多卷,從事著述。
《詩藪》廣泛而系統地評論了自周至明的各體詩歌。其中內編六卷,分論古體與近體詩各三卷;外編六卷,以時代為序,分論自周至元(周漢一卷,六朝一卷,唐代二卷,宋、元又各一卷)之詩;雜編六卷,分遺逸、閨余各三卷;續編二卷,系論當代之詩,也以時代為序,自明初至嘉靖。胡氏以依附王世貞而得名,故其論詩亦頗受王氏《藝苑卮言》的影響。然征引廣博,較王氏更為系統化。
《詩藪》有著非常龐大的體系,對自《詩經》至明嘉靖二千多年內的中國詩歌進行了非常詳盡而深刻的評論。其中有對每一朝代詩風及其流變的總括,對每一詩體變化的尋繹,如他所說:“優柔敦厚,周也;樸茂雄深,漢也;風華秀發,唐也。”又說:“詩至于唐而格備,至于絕而體窮,故宋人不得不變而之詞,元人不得不變而之曲。”此外,書中還對每一種詩體的創作原則進行了確立和規范化,對每一時期的代表詩人及其代表作,也進行了廣泛的比較,指出他們之間的優劣得失,詩風的來源與影響,有時甚至精細到對用字工拙的評判,因此,該書具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傾向。盡管作者對每一詩人及其詩作都作了比較貼切公允的評價,但其中最推崇的還是曹植、杜甫等少數幾家。另須提及的是,該書《雜編》中,并對古代的詩賦文集進行了一些較為系統的論述與羅列,對于今人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由于胡應麟對于詩歌有著很高的鑒賞識別能力,因此該書的品位較高,對詩歌沒有一定修養的人,是難以理解他的評論的。而且,他還喜歡以形象的譬喻來論詩,如論李白、杜甫:“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體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懸日揭,照耀太虛,杜若地負海涵,包羅萬匯。李唯超出一代,故高華莫并,色相難求;杜唯兼總一代,故利鈍雜陳,巨細咸畜。”這是作者評詩的基本風格,故全書文采飛揚,頗堪玩味。明人評詩好系統化,如胡震亨《唐音癸簽》、許學夷《詩源辯體》等,但沒有一本詩話可以超過此書,即使清代人的詩話也很少有這種龐大的體系。故此書的論評,常被明末人所引用,至清稍為偏廢,即使如此,它在中國的詩歌批評領域中仍具有十分重要和顯著的地位。
《四庫存目》著錄《詩藪》僅十八卷,沒有把《續編》二卷計算進去。今存有明刻本,又有清末廣雅書局刊本,附在所刻《少室山房筆叢》之后,但此刻本缺少了《外篇》五、六兩卷以及《續編》;又各卷之中大約因底本有缺頁缺字的緣故,往往脫字或整段漏去。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曾據南京圖書館所藏日本貞享三年丙寅,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校正廣雅書局本,加句讀排印。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新標點印行,這是目前最好的一個本子。
上一篇:藝苑卮言
下一篇:唐音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