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李紳詩注》新詩鑒賞
詩別集,四卷,唐李紳撰,今人王旋伯注。紳(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安徽省亳縣)人,寓居無錫。元和元年(806)進士,一度受誣下獄,長慶時入翰林院,草擬詔命,敬宗時被貶為端州司馬,武宗時入相,后出任淮南節度使。與白居易、元稹交游甚密。首創“樂府新題”二十首,直詞無隱,針砭時事,是為“新樂府運動”之開端,只是李氏新題樂府詩已佚。
李現存詩最著名者為《憫農》二首,幾乎家喻戶曉,是唐詩中知名度最高的。李詩多為被貶在外描寫行旅中所見山川風物和抒寫被貶逐的憤慨與悲哀之作。《趨翰苑遭誣構四十之韻》《過荊門》《涉沅湘》《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為其代表作品,詩中頗能再現自然環境的險惡,以喻自己的心境。集中有《鶯鶯歌》四首,是詩體的《鶯鶯傳》,可能是讀了元稹《會真記》后用韻文形式加以概括。《悲善才》是以七言歌行記錄了一位御前供奉的琵琶樂師的遭遇,風格近似元白。其中描寫音樂的詩句有“花翻鳳嘯天上來,徘徊滿殿飛春雪。抽弦度曲新聲發,金鈴玉珮相磋切。流鶯子母飛上林,仙鶴雄雌唳明月”。李詩古體除個別篇章接近元白外,多數受到韓愈影響。
李詩多散佚,現傳《追昔游集》為開成三年所編,為體例所限,遺漏甚多。康熙間吳郡席啟宇編《唐詩百名家全集》收入此集,又補詩三十一首。此書以“席本”為底本,參校他本,又補入一些佚詩,標校加注,后附李紳傳記資料。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唐詩小集》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學禁臠》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滄浪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