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雖有嚴整格律,但一調多體者,其字數、平仄、用韻均不相同,并有單調、雙調之別。在諸多體格中,以詞家較早而又大多習用的一個詞調體格為標準,其他列入“又一體”。后人稱此定格為“正體”,又稱“正格”。如《詞律》卷二以牛嶠《江城子》單調三十五字為正體,張泌此調三十六字,歐陽炯三十七字者為“又一體”。《唐宋詞格律》列舉雙調以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七十字為定格。
唐宋詞雖有嚴整格律,但一調多體者,其字數、平仄、用韻均不相同,并有單調、雙調之別。在諸多體格中,以詞家較早而又大多習用的一個詞調體格為標準,其他列入“又一體”。后人稱此定格為“正體”,又稱“正格”。如《詞律》卷二以牛嶠《江城子》單調三十五字為正體,張泌此調三十六字,歐陽炯三十七字者為“又一體”。《唐宋詞格律》列舉雙調以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七十字為定格。
上一篇:宋詞的意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什么是集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