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昧口
【出典】 宋·李廌《師友談記》:“東坡先生嘗謂某曰:‘范淳夫(祖禹)講書為今經筵講官第一,言簡而當,無一冗字,無一長語,義理明白,而成文粲然,乃得講書三昧口也。”(據商務本《說郛》卷九○引)
【釋義】 北宋范祖禹字淳夫,善于講解經籍,蘇軾稱贊他得講書三昧口,指得到講書的要訣。
【例句】 且緘了淳夫三昧口,更袖了坡公三制手,寧殿后,不爭先。(劉克莊《最高樓·林中書生日》2636)這里以范淳夫比擬林中書,林氏被送歸,故說緘了三昧口。參見“三緘”條。
詩詞典故·三昧口
【出典】 宋·李廌《師友談記》:“東坡先生嘗謂某曰:‘范淳夫(祖禹)講書為今經筵講官第一,言簡而當,無一冗字,無一長語,義理明白,而成文粲然,乃得講書三昧口也。”(據商務本《說郛》卷九○引)
【釋義】 北宋范祖禹字淳夫,善于講解經籍,蘇軾稱贊他得講書三昧口,指得到講書的要訣。
【例句】 且緘了淳夫三昧口,更袖了坡公三制手,寧殿后,不爭先。(劉克莊《最高樓·林中書生日》2636)這里以范淳夫比擬林中書,林氏被送歸,故說緘了三昧口。參見“三緘”條。
上一篇:典故《三春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三月群賢畢集》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