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山陰褉飲
【出典】 《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余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亦將有感于斯文。”
【釋義】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孫綽等四十一人,集會于山陰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市),修祓禊之禮(到水濱洗濯以消災去邪)。與會者飲酒賦詩,并將詩抄錄成集,由王羲之作序。后世常用“山陰禊飲”作為詠祓禊或文士宴集的典故。
【例句】 ①待公歸,獨運丹青妙手,憶山陰醉。(李彌遜《水龍吟·上巳》1052)這里以山陰蘭亭祓禊比擬作者參加的上巳修禊之會。②已覺吹簫歸碧落,從今禊飲笑山陰。金杯休惜十分深。(鄧肅《浣溪沙》[半醉依人落珥簪]1107)這里借蘭亭宴集為襯托,表現醉飲之盡興。③黃公壚下,山陰亭畔,歲月著鞭如鶩。(趙彥端《永遇樂·陪程金溪躍馬用其韻》1454)這里用本典追憶友朋詩酒集會。
上一篇:典故《山陰修褉帖》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山陰道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