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斷腸猿
典源出處 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十:“臨川東興,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將歸。猿母后自逐至家。此人縛猿子于庭中樹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頰向人,欲乞哀狀,直謂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擊殺之。猿母悲喚,自擲而死。此人破腸視之,寸寸斷裂。” 《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釋義用法 猿子被人捉走后,母猿悲號而死,腸皆寸斷。后用此典形容人極度思念、哀傷。
用典形式
【腸斷】 唐·李白:“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唐·溫庭筠:“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五代·李煜:“心事莫將和淚說,風(fēng)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宋·周密:“夢不分明,恨無憑據(jù),腸斷錦箋盈篋。”清·張廷璐:“魂依姜被霜華冷,腸斷蘇機(jī)血淚枯。”
【斷腸】 唐·李商隱:“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yīng)斷腸。”唐· 白居易:“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宋·辛棄疾:“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金·元好問:“宮柳青青莫回首,短長亭是斷腸亭。”元·錢抱素:“客窗閑理清商譜。彈到斷腸聲,傷今古。”
【腸欲斷】 五代·薛昭蘊(yùn):“早是相思腸欲斷,忍教頻夢見!”
【柔腸斷】 宋·程垓:“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斷人腸】 宋·蘇軾:“一時分散水云鄉(xiāng),惟有落花芳草斷人腸。”
【斷回腸】 宋·洪皓:“斷回腸,思故里。謾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
【斷腸人】 宋·蘇軾:“玉腕半揎云碧袖,樓前知有斷腸人。”清·納蘭性德:“誰道飄零不可憐? 舊游時節(jié)好花天,斷腸人去自今年!”
【斷腸句】 宋·張炎:“姓名題上芭蕉,涼夜未風(fēng)雨。賦了秋聲,還賦斷腸句。”
【斷腸猿】 唐·李白:“愛子隔東魯,空悲斷腸猿。”
【斷君腸】 唐·宋之問:“驛騎明朝發(fā)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
【斷猿腸】 唐·李商隱:“幾時逢雁足,著處斷猿腸。”
【碎人腸】 宋·高觀國:“一杯遙夜,孤光難曉,多少碎人腸處!”
【愁腸斷】 宋·范仲淹:“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愁腸碎】 宋·陳襲善:“鷲嶺峰前欄獨(dú)倚,愁眉蹙損愁腸碎。”
【寸寸腸斷】 宋·楊炎正:“寸寸錦腸渾欲斷,盈盈玉淚應(yīng)偷滴。”
【寸寸柔腸】 宋·歐陽修:“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寸腸千縷】 宋·康與之:“未應(yīng)信此度相思,寸腸千縷。”
【柔腸怯猿】 唐·李商隱:“延頸全同鶴,柔腸素怯猿。”
【欲斷無腸】 宋·蘇軾:“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望斷柔腸】 宋·陳與平:“王孫遠(yuǎn),青青草色,幾回望斷柔腸!”
【斷盡愁腸】 清·王鵬運(yùn):“華發(fā)對山青,客夢零星,歲寒濡呴慰勞生。斷盡愁腸誰會得? 哀雁聲聲。”
【猿聲斷客腸】 唐·張祜:“吳溪漫淬干將劍,卻是猿聲斷客腸。”
上一篇:詩詞典故《斗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斷袖分桃》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